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392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和设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贴合的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由动力电池系统

加热与制冷模块组成,是新能源汽车控制调节电池温度必不可少的系统,对动力电池高低温适应性和工作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温控效果,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冷却介质,而不同的冷却介质对系统的结构有不同密封绝缘要求

为了提高整车性能与温控效果,需要更好地平衡结构的简单性与散热方式的效率

[0003]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散热技术有风冷

液冷

相变材料冷却和热管冷却等

风冷散热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与冷却速度较慢,散热效率较低,能耗高,噪音高

间接式液冷散热效果较好,但存在着散热不均

装置过重

能量密度较低

间接液冷散热效率较低等问题

直接液冷通过电池与液体直接进行热交换,能够实现更高效地散热,但存在传热工质成本高或者流动功耗大等问题

[0004]对于浸没式冷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来说,系统的密封性与动力电池的绝缘性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安全可靠性

因此动力电池组与散热装置内部的密封性和绝缘性保证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密封散热结构对于提高动力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空间利用率与散热效率也同样关键

在现有技术中,浸没式冷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密封性和绝缘性若得不到保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直接液冷方式采用的工质为氟化液

硅油等电绝缘介质以避免漏电短路,成本较高,且硅油的黏度大,流动功耗较高

[0005]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或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散热能力较强,且安全性较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和设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贴合的电池模组

设于两两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的类双极板以及设于所述类双极板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的密封片,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安装有压紧板,以将所述电池单元压紧在所述电池箱体侧壁上,从而使相邻所述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所述密封片压力密封,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池底座上且表面进行绝缘处理的电池,所述电池底座上设有电池底座进液口和电池底座出液口,所述类双极板上设有与所述电池底座进液口配合的类双极板进液口以及与所述电池底座出液口配合的类双极板出液口,所述类双极板的正反两面设有与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和类双极板出液口连通的流道,从而能够在所述电池单元上形成冷却液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进行电池散热

[0008]优选地,所述电池底座形成为
U
型结构,所述电池底座进液口和所述电池底座出液
口分别设于所述电池底座的两侧

[0009]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体形成为无顶方形箱体结构,且所述电池箱体的前侧壁为可拆卸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前侧壁设有与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配合的进液孔,所述电池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类双极板出液口配合的出液孔

[0011]优选地,所述前侧壁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设有所述压紧板,以能够压紧所述电池单元

[0012]优选地,所述压紧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液孔和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配合的入液口,所述入液口能够穿过所述进液孔,从而能够与外界管路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流道为人字型流道

[0014]优选地,所述类双极板的两侧相对于其中央对称设有用于插入热电偶探测器的热电偶探测孔,所述热电偶探测器电连接于控制器

[0015]优选地,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与所述人字型流道的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导液通道,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首端与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连通,且其末端与所述人字型流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类双极板出液口与所述人字型流道的出液口之间设有第二导液通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首端与所述类双极板出液口连通,且其末端与所述人字型流道的出液口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液通道形成为通孔,或者所述第一导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液通道形成为沿所述类双极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类双极板中间的内部流道,或者所述第一导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液通道形成为由所述通孔和所述内部流道相连的混合结构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在电池模组之间设置类双极板和密封片,密封片设于类双极板和电池模组之间,并在电池单元的侧面安装压紧板,从而能够通过压紧板将电池单元压紧在电池箱体的侧壁上,进而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能够通过密封片压力密封,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密封性,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底座设置电池底座进液口和电池底座出液口,在类双极板上设置与电池底座进液口配合的类双极板进液口

与电池底座出液口配合的电池底座出液口,并双极板的正反两面设置与类双极板进液口和类双极板出液口连通的流道,从而能够在电池单元上形成冷却液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进行电池散热,冷却液能够与电池表面实现接触换热,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中双极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5是图1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俯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电池箱体
ꢀꢀꢀꢀꢀꢀꢀꢀꢀꢀꢀꢀꢀꢀꢀꢀꢀꢀꢀꢀ
101
前侧壁
[0028]102
后侧壁
ꢀꢀꢀꢀꢀꢀꢀꢀꢀꢀꢀꢀꢀꢀꢀꢀꢀꢀꢀꢀ2电池模组
[0029]201
电池底座
ꢀꢀꢀꢀꢀꢀꢀꢀꢀꢀꢀꢀꢀꢀꢀꢀꢀꢀ
202
电池
[0030]203
电池底座进液口...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
(1)
和设于所述电池箱体
(1)
内部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贴合的电池模组
(2)、
设于两两所述电池模组
(2)
之间的类双极板
(3)
以及设于所述类双极板
(3)
与所述电池模组
(2)
之间的密封片
(4)
,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安装有压紧板
(8)
,以将所述电池单元压紧在所述电池箱体
(1)
侧壁上,从而使相邻所述电池模组
(2)
之间通过所述密封片
(4)
压力密封,所述电池模组
(2)
包括电池底座
(201)
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池底座
(201)
上且表面进行绝缘处理的电池
(202)
,所述电池底座
(201)
上设有电池底座进液口
(203)
和电池底座出液口
(204)
,所述类双极板
(3)
上设有与所述电池底座进液口
(203)
配合的类双极板进液口
(301)
以及与所述电池底座出液口
(204)
配合的类双极板出液口
(302)
,所述类双极板
(3)
的正反两面设有与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
(301)
和类双极板出液口
(302)
连通的流道
(5)
,从而能够在所述电池单元上形成冷却液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以进行电池散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座
(201)
形成为
U
型结构,所述电池底座进液口
(203)
和所述电池底座出液口
(204)
分别设于所述电池底座
(201)
的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
(1)
形成为无顶方形箱体结构,且所述电池箱体
(1)
的前侧壁
(101)
为可拆卸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
(101)
设有与所述类双极板进液口
(301)
配合的进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年本吴俊辉孙志强周天刘世杰杨帆陈易君王依琳郑易青阎晓冉姜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