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338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取壁材和芯材;其中,壁材为天然辅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肠道菌群提取纯化的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

肠道菌群是被认为是由对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组成的,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来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

它们是一种增强健康的功能性可食用成分,用于预防腹泻

提高乳糖耐受性和调节免疫力

调整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改变一种或几种微生物比例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来预防癌症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然而,重要的是外源性给药的肠道菌群大多不能够顺利通过胃部环境到达大肠并在大肠中定植

[0003]现通过将肠道菌群包裹在软凝胶胶囊中,帮助菌群通过胃部极端环境在肠道定植

[0004]软凝胶的优势包括高药物吸收率

生物利用度

稳定性

均匀性,外观美观和易于吞服

便于携带,并可以掩盖药物气味等

当在肠道中的外壳破裂时,胶囊内容物会自由扩散,与片剂制剂中出现的药物分散不良形成对比

此外,它可以保护封装的化合物不受氧气和光线的影响,并且能够很容易地分散在肠液中

从工业角度来看,与片剂相比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灰尘,从而提高了生产胶囊的安全性

因其使用脂质和对代谢具有生物活性影响的赋形剂所以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吸收不良

[0005]如专利申请
201510207262.X
公开了一种以益生元和乳清浓缩蛋白为壁材的微胶囊化乳清蛋白水解物的制备及其方法,以乳清浓缩蛋白和益生元
(
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的混合物
)
为壁材,以蛋白酶水解乳清浓缩蛋白获得的乳清蛋白水解物为芯材,制备微胶囊化乳清蛋白水解物

本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乳清蛋白水解物苦味严重,吸湿性较高等问题,而且乳清浓缩蛋白和益生元是微胶囊化乳清蛋白水解物的有效壁材

[0006]然而,肠道菌群在到达结肠之前的生存能力和生物活性显著丧失,导致递送效率和治疗效果低下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此外,由于肠道菌群在恶劣的胃肠道中的存活和定植效率有限,因此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仍不够理想

[0007]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了口服肠道菌群的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口服缓释软凝胶的包埋策略,并将其用于提高肠道菌群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包括壁材和芯材两个相互独立

互不交联的成分,既可以保证胶囊的形状稳定而且也可以保证芯材不受污染,进而有利于缓释胶囊中菌群来定向移植
,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肠道菌群定向通过胃部极端条件和在肠道释放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步骤1,选取壁材和芯材;
[0013]其中,壁材为天然辅料

增塑剂

纤维素

凝胶剂及去离子水组成,芯材为油相或者乳液相介质,包括有肠道菌群溶解保护剂

悬浮剂;以上壁材材料均选自可食用级别

[0014]壁材的制备过程为:将
45


55
%的去离子水
、10


20
%的增塑剂
、1

‑5%的天然辅料
、5


15
%的纤维素进行均匀混合,稳定加热升温到
80℃

95℃
后加入
20


35
%的凝胶剂,搅拌成壁材成分均匀的壁材胶液;
[0015]芯材的制备过程为:将
50


75
%的肠道菌群溶解保护剂与
0.5


3.5
%的悬浮剂均匀搅拌混合,预热到
45℃

60℃
进行溶解均匀,待溶液清澈后静置降温到
30℃
加入肠道菌群冻干粉溶解均匀形成芯材液留作备用;
[0016]进一步,壁材制备后,通过抽真空
15

25min
除去胶液中的气泡,冷却至
50℃

60℃
保温,得到壁材胶液留作备用的

[0017]具体地,将
55
%的去离子水
、5


25
%的山梨糖醇
、5


25
%的微晶纤维素
、3
%的硅酸钙和5%的海藻糖依次加入后搅拌至均匀,放进水浴锅中加热至
90℃
,再加入
10


30
%琼脂和黄原胶后用玻璃棒进行加热搅拌至颜色均一,放入抽真空机中抽真空
25min

50min
除去壁材液中的密集气泡;最后加入到滴丸机的胶液箱中加热到
60℃
静置保存

[0018]具体地,将2%的乳清蛋白和
0.5
%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
70
%的橄榄油或大豆油均匀混合,加热到
60℃
至沉淀全部消失,静置降温到
40℃
后加入1%的菊粉或二氧化硅作为肠道菌群溶解保护剂,最后加入
20
%的肠道菌群冻干粉,在室温下均匀混合避免应避免高温条件,制备成的芯材液加入到滴丸机的芯液箱中
35℃
静置保温备用

[0019]步骤2,预备滴丸,分别将壁材液和芯材液加入到滴丸机的储液槽中;
[0020]步骤3,进行滴丸,滴制机进行滴丸;
[0021]滴丸机的蠕动泵分别抽取内层芯材流动相和外层壁材胶液相经滴丸机同心圆结构的滴嘴滴出,其中,同心圆外层为外圆环,流经壁材胶液,内层为内圆心,流经芯材液;滴丸结构经由冷却塔迅速冷却避免出现温度过高导致芯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取壁材和芯材;其中,壁材为天然辅料

增塑剂

纤维素

凝胶剂及去离子水组成,芯材为油相或者乳液相介质,包括有肠道菌群溶解保护剂

悬浮剂;壁材的制备过程为:将
45


55
%的去离子水
、10


20
%的增塑剂
、1

‑5%的天然辅料
、5


15
%的纤维素进行均匀混合,稳定加热升温到
80℃

95℃
后加入
20


35
%的凝胶剂,搅拌成壁材成分均匀的壁材胶液;芯材的制备过程为:将
50


75
%的肠道菌群溶解保护剂与
0.5


3.5
%的悬浮剂均匀搅拌混合,预热到
45℃

60℃
进行溶解均匀,待溶液清澈后静置降温到
30℃
加入肠道菌群冻干粉溶解均匀形成芯材液留作备用;步骤2,预备滴丸,分别将壁材液和芯材液加入到滴丸机的储液槽中;步骤3,进行滴丸,滴制机进行滴丸;滴丸机的蠕动泵分别抽取内层芯材流动相和外层壁材胶液相经滴丸机同心圆结构的滴嘴滴出,同心圆外层流经壁材胶液,内层流经芯材液;滴丸结构经由冷却塔迅速冷却避免出现温度过高导致芯材肠道菌群的活性降低,所选的冷却油相为:石蜡油;步骤4,滴丸的后处理;取出滴丸用无水乙醇冲刷过后除去表面的冷却油相,然后通过干燥机进行干燥制得成品滴丸,再去掉残次品,进行后续封装,处理完毕,制得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壁材制备后,通过抽真空
15

25min
除去胶液中的气泡,冷却至
50℃

60℃
保温,得到壁材胶液留作备用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增塑剂选自:山梨糖醇

甘油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混合使用,通过改变增塑剂的用量来改变成品所得软凝胶胶囊的硬度以及保存过程的稳定程度;所述的天然辅料选自:海藻糖

硅酸钙

硬脂酸镁

碳酸钙

抗性糊精

改性淀粉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纤维素选择:乙基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所述的凝胶剂选自:低聚果胶

琼脂

瓜尔豆胶

阿拉伯胶

黄原胶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软凝胶包埋技术提高肠道菌群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壁材的制备,将
55
%的去离子水
、5


25
%的山梨糖醇
、5


25
%的微晶纤维素
、3
%的硅酸钙和5%的海藻糖依次加入后搅拌至均匀,放进水浴锅中加热至
90℃
,再加入
10


30
%琼脂和黄原胶后用玻璃棒进行加热搅拌至颜色均一,放入抽真空机中抽真空
25min

50min
除去壁材液中的密集气泡;最后加入到滴丸机的胶液箱中加热到
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传兴李源涛徐炜张帮周罗艺献何剑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