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3307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6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部,其具有搭载面;发光元件,其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从出射端面发射光;以及波长转换部件,其沿着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前进方向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且具有作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的一部分的布线区域。根据本申请的发光装置,能够在不使用外部检测电路的情况下确保发光装置的安全性。装置的安全性。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其通过光反射部件反射从多个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的光并入射到波长转换部,通过波长转换部将入射到波长转换部的光转换成不同波长的光并向外部发射。激光如果直接照射到眼睛上,会有失明等危险,但是从波长转换部射出的光是没有这种危险的安全光。
[0003]此外,在该发光装置中,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采取了在波长转换部发生裂纹等异常时的对策。具体地,在波长转换部周围配置导电膜,能够根据该导电膜的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异常。此外,用于检测异常的电流路径和用于向半导体激光元件供电的电流路径并联设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20

1443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6]在上述这类发光装置中,能够进行间接控制,例如确认将激光转换为安全光的波长转换部等光转换部有无异常,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停止对半导体激光元件的供电。然而,并未公开由于光转换部发生异常而直接断绝对半导体激光元件的供电的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在光转换部中发生了异常时直接停止对发光元件的供电。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包括:基部,具有搭载面;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从出射端面发射光;以及波长转换部件,沿着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前进方向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且具有作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的一部分的布线区域。
[0010]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包括基部,具有搭载面;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从出射端面发射光;以及光转换部,沿着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前进方向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且具有作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的一部分的布线区域。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在波长转换部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切断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从而直接停止对发光元件的供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2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移除盖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图3是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IV

IV剖面线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0017]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波长转换部的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0018]图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波长转换部件的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0019]图7是图6是VII

VII剖面线处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剖面图。
[0020]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的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的俯视图。
[0021]图9是从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移除盖部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2]图10是图9的X

X剖面线处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0023]图11是从图9所示的发光装置移除基部的搭载面上所安装的部件和各布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4]图12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13是从图12所示的发光装置移除框部和盖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14是图13所示状态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15是图12的XV

XV剖面线处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200、201、202发光装置;210基部;211底部;211a搭载面;211b底面;212、212M框部;212a顶面;212b底面;212c内侧面;212d外侧面;213盖部;213a顶面;213b底面;213c侧面;213M平板部;214第一台阶部;215第二台阶部;214a、215a顶面;214b、215b底面;220发光元件;220a出射端面;221第一电极;230、235子支座;240波长转换部件;241波长转换部;241a顶面;241b底面;241c第一侧面;241d第二侧面;241e第三侧面;241f第四侧面;241i入射侧面;242包围部;242a顶面;242b底面;242t突出部;250保护元件;261第一导电膜;262第二导电膜;263第三导电膜;264第四导电膜;265第五导电膜;266第六导电膜;267第七导电膜;268第八导电膜;269金属膜;271第一布线;272第二布线;273第三布线;274第四布线;275第五布线;281第一通孔布线;282第二通孔布线;283第三通孔布线;284第四通孔布线;291第一外部连接电极;292第二外部连接电极;295第一接合部;296第二接合部;297第三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上”、“下”以及包含这些术语的其他术语)。由于这些术语说明相对位置关系,以便于参考附图理解专利技术,因此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此外,在多个附图中表示的具有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或部件。
[0031]此外,在本申请中,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多边形,包括对多边形的角部进行了圆角、倒角、倒圆角、倒圆等加工后的形状,称为多边形。此外,不限于角(边的边缘),边的中间部分被加工的形状也同样被称为多边形。也就是说,本申请中所记载的“多边形”的解释中包括在保留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加工的形状。
[0032]此外,不限于多边形,对于梯形、圆形、凹凸等表示特定形状的词语也是同样的。此外,对待用于形成该形状的各边时也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在某边中,即使对角部和中间部分进行了加工,“边”的解释中也包含被加工的部分。如果要将没有部分加工的“多边形”或“边”与加工后的形状区别开来,则应加上“严格的”,例如,表述为“严格的四边形”等。
[0033]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了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发光装置
等,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除非有特定的记载,否则以下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是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限定于其本身,而是为了例示。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此外,为了说明清楚,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被夸大。此外,为了避免视图过于复杂,有时使用省略部分要素图示的示意图,或使用仅示出切面的端面图作为剖面图。
[0034](第一实施方式)
[0035]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具备基部、发光元件和波长转换部件。参照图1至图7,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200的结构示例。
[0036]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200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200移除盖部2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部,其具有搭载面;发光元件,其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从出射端面发射光;以及波长转换部件,其沿着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前进方向配置在所述搭载面上,且具有作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的一部分的布线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包括:波长转换部,其具有入射侧面和顶面,所述入射侧面用于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所述顶面用于将光射出;以及包围部,其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部的周围,所述布线区域设置在所述包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包围部具有顶面,该顶面在俯视时包围所述波长转换部的顶面,所述布线区域是设置在所述包围部的顶面的第一导电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包围部具有底面,该底面与所述基部的搭载面对置,所述布线区域是设置在所述包围部的底面的第二导电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包围部由导电性材料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具有所述搭载面的底部;以及俯视时包围所述搭载面的框部,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和所述发光元件在俯视时配置在所述框部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盖部,其与所述框部接合而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波长转换部件配置在所述密封空间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的侧面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的一部分是波长转换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俯视时,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射端面位于所述凹部的正下方。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底部和框部,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和所述发光元件在俯视时配置在所述框部的内侧,所述框部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顶面位于比所述底部的顶面靠上方且比所述框部的顶面靠下方处,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顶面设置有第三导电膜,所述第三导电膜经由第一布线而与所述布线区域电连接,所述电流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导电膜、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布线区域。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框部具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顶面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创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