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57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印刷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包括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包括两组对向相连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上下贯穿开设有第一通路,所述阀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通路下端的内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口和抵接环,所述连接口的外围套设有套盖,所述套盖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内部与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抵接环相互配合的阀门组件,该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印刷机
,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食品包装印刷行业常会用到大型工业印刷机进行图案的印刷操作,其中包括如松德品牌的
SAY

D

R
凹版印刷机,该类型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主要包括油墨泵

油墨管路以及印刷机内的相关供墨辊等结构组成

[0003]上述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在检修时需要拆卸油墨管路,由于缺少相关的阻隔结构,此时油墨管路内残留的油墨会发生泄漏并产生污染,且油墨管路频繁的拆装也导致其材料性能降低,影响与设备端口之间连接的紧密度;当油墨泵等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油墨供给压力过大或产生回流,进而引发多种故障,增加了维护难度

[0004]基于上述所描述的相关缺陷,本案将提出一种加装在油墨管路上,起到衔接以及阻隔效果的阀门装置,以避免检修时油墨管路内残留油墨发生泄漏

回流等问题的情况发生,减少油墨管路的损耗,并提高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缺少衔接

阻隔结构使得在维护或故障时油墨易产生泄漏

回流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包括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包括两组对向相连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上下贯穿开设有第一通路,所述阀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通路下端的内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口和抵接环,所述连接口的外围套设有套盖,所述套盖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内部与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抵接环相互配合的阀门组件,所述套盖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阀门组件相互配合的电磁组件;所述套盖的侧剖面为“E”形结构,所述套盖的中部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的内部,所述套盖的外围与所述连接口的外围端面螺纹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与所述套盖一体成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筒的外围端面圆周贯穿开设有多组连通孔,所述连接筒的上下两端位于所述第二通路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路的内侧端面滑动抵接的密封环,所述套盖

所述连接杆

所述连接筒组合体的内部上下贯穿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固定套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于下方的一组所述密封环的下端面和所述抵接环的上端面活动抵接,所述抵接块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弹性抵接有弹性件

[0008]优选的,所述抵接块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抵接块较窄的一端朝向所述抵接环,靠近所述抵接块的一组所述密封环的下端面固定套设有环形第五密封件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嵌套有多组与所述推杆滑动抵接的第三密封件,两组所述密封环的外围均套设有多组第四密封件

[0010]优选的,所述电磁组件包括下端与所述套盖固定安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套设有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套设有永磁体和线圈,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线圈组合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推杆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滑动块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套盖上端的外围端面开设有紧固槽,所述壳体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端能够活动插接于所述紧固槽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套盖的上端面位于所述推杆的外围转动安装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推杆螺纹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套盖为实心结构,所述套盖与所述连接口螺纹相连

[0014]优选的,所述阀体的外侧端面位于所述第二通路的外围一体成型有保护套,所述第二通路的开口处为锥形扩张结构,锥形扩张结构的末端为筒形结构,所述保护套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二通路的筒形结构区域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下端与外部管路活动抵接

[0015]优选的,所述阀体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一通路的外围由内向外依次开设有环形第一放置槽

环形第二放置槽

环形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

所述第二放置槽

所述第三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放置有第一密封件

第二密封件

定位件,所述阀体下端的外围圆周焊接有多组连接件两组所述阀体上对应的两组所述连接件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向设置的两组阀体形成的阀门装置,使得在检修时无需反复拆装管路,减少管路的磨损以及反复插拔导致管路材料疲劳使得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下降,有利于日常的维护使用;通过所设置的与阀体配合的阀门组件,能够在未使用状态下对阀体的第一通路进行封闭,避免在拆装检修时管路内残留的油墨发生泄漏,同时避免管路内的油墨回流产生污染,阀门组件还能够在油墨压力过大时关闭,避免工业印刷机的喷墨机构工作异常,连接筒上所开设的连通孔还能够起到简易的过滤效果,提高工业印刷机的使用稳定性以及寿命;通过与阀门组件配合的电磁组件,能够更好的调节阀门组件的阈值,能够灵活的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提高灵活性,且可通过电磁组件直接控制阀门组件的开合,实现远程控制或自动化控制

复位的效果;通过上述各部件的可拆卸可分离式设计,使得阀门装置的各部件能够自由组合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同时便于维护与清理,且阀体规格相同,使得当管路两侧的一组外部设备故障时可直接使用预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替换,替换时仅需进行阀体的拆装而无需重新安装管路,减少维护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阀门装置的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阀门装置的爆炸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阀门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阀体组合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阀门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套盖实施方式举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套盖实施方式举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油墨的流经路径示意图

[0018]图中:
1、
阀体;
101、
第一通路;
1011、
连接口;
1012、
抵接环;
102、
第二通路;
1021、
保护套;
1022、
第一紧固件;
103、
第一放置槽;
1031、
第一密封件;
104、
第二放置槽;
1041、
第二密封件;
105、
第三放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包括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装置包括两组对向相连的阀体(1),所述阀体(1)的内部上下贯穿开设有第一通路(
101
),所述阀体(1)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路(
101
)连通的第二通路(
102
),所述第一通路(
101
)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通路(
101
)下端的内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口(
1011
)和抵接环(
1012
),所述连接口(
1011
)的外围套设有套盖(2),所述套盖(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
101
)内部与所述第二通路(
102
)和所述抵接环(
1012
)相互配合的阀门组件,所述套盖(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阀门组件相互配合的电磁组件;所述套盖(2)的侧剖面为“E”形结构,所述套盖(2)的中部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
101
)的内部,所述套盖(2)的外围与所述连接口(
1011
)的外围端面螺纹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与所述套盖(2)一体成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路(
101
)内部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筒(4),所述连接筒(4)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筒(4)的外围端面圆周贯穿开设有多组连通孔(
401
),所述连接筒(4)的上下两端位于所述第二通路(
102
)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路(
101
)的内侧端面滑动抵接的密封环(5),所述套盖(2)

所述连接杆(3)

所述连接筒(4)组合体的内部上下贯穿插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下端固定套设有抵接块(
601
),所述抵接块(
601
)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于下方的一组所述密封环(5)的下端面和所述抵接环(
1012
)的上端面活动抵接,所述抵接块(
601
)与所述连接杆(3)之间弹性抵接有弹性件(
60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
601
)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抵接块(
601
)较窄的一端朝向所述抵接环(
1012
),靠近所述抵接块(
601
)的一组所述密封环(5)的下端面固定套设有环形第五密封件(
50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内部嵌套有多组与所述推杆(6)滑动抵接的第三密封件(
301
),两组所述密封环(5)的外围均套设有多组第四密封件(
501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印刷机的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幸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恒盛纸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