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253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芽小麦制粉得到基础小麦粉,将基础小麦粉和臭氧气体进行混合处理以提高发芽小麦粉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属于小麦加工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粉是由小麦经过一系列加工获得的产物,是世界许多地区面制主食的主要原料,也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食品原料之一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制品种类和品质的要求逐步升高,因此,小麦和小麦粉的安全生产和品质控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003]小麦在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若遭受雨水侵害,温度适宜时,就会引起小麦发芽;如果小麦收获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晾晒,籽粒含水量较高,也会导致小麦在短时间内发芽,甚至霉变;或者小麦储藏时由于管理不当,仓库环境不适宜,溶于导致粮堆发热,也会造成小麦发芽,这类发芽统称为小麦的穗发芽

收获前穗发芽的小麦不仅显著减产,而且在发芽过程中由于籽粒内部植物激素和水解酶类的活动,以及籽粒蛋白质和其他储藏物质的分解,严重损害了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和种用价值,而且还会增加碾磨难度,降低出分率,所以常用作饲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0004]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的在于改善发芽小麦的品质,进而改善其制备的小麦粉的品质

现有的改善发芽小麦品质的主要方法包括微波处理

紫外辐照

热处理和添加酶制剂等方法,且针对的均是发芽小麦籽粒

上述方法虽然对改善发芽小麦品质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

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小麦制粉过程中的步骤和时间,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改善出芽小麦粉品质大多针对出芽小麦籽粒,造成效果有限

成本较高

增加小麦制粉过程中的步骤和时间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芽小麦制粉得到基础小麦粉,将基础小麦粉和臭氧气体进行混合处理以提高发芽小麦粉品质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发现将发芽小麦按照正常小麦制粉流程制成发芽小麦粉后,过筛后的发芽小麦粉使用臭氧进行处理,其降落数值显著提高,而且能明显改善发芽小麦粉的加工特性和面团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等面团流变学特性

而且,臭氧易分解为氧气,使用臭氧处理后样品中基本无臭氧残留,不会对环境和发芽小麦粉造成二次污染

[0009]小麦发芽后,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在小麦品质分析中,淀粉酶的活性可使用降落数值来表征,淀粉酶活性的高低与降落数值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小麦发芽会导致蛋白质水


淀粉水解

面筋蛋白被破坏,从而使面团弱化

面团粘度降低

面制品食用品质变差

采用臭氧处理可显著降低小麦粉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蛋白质和淀粉的酶促水解;同时,臭氧处理还可以氧化小麦粉中的巯基,产生更多二硫键,并促进蛋白质的聚合

臭氧处理对小麦粉的上述影响可显著改善小麦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改善面制品品质

[0010]为了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减少成本

降低为环境的影响,优选地,向配粉仓和
/
或打包仓和
/
或散发仓中持续通入臭氧气体,在配粉仓和
/
或打包仓和
/
或散发仓的上方加装气体回收装置,并将回收气体通入臭氧发生器,经臭氧发生器再次通入配粉仓和
/
或打包仓和
/
或散发仓中

[00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臭氧气体的浓度为
20

200mg/L
,所述处理的时间为3‑
48h。
[0012]为了使臭氧气体充分与小麦粉接触,提高小麦粉品质改善的效率,优选地,使用正压关风器对臭氧气体和小麦粉进行混合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处理的时间为5‑
24h。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处理成本

[00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发芽小麦为轻度发芽小麦,所述臭氧气体的浓度为
50

90mg/L。
[00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发芽小麦为中度发芽小麦,所述臭氧气体的浓度为
100

190mg/L。
[001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发芽小麦为重度发芽小麦,所述臭氧气体的浓度为
100

200mg/L。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不同浓度的臭氧气体处理不同程度的发芽小麦粉后,能显著提高发芽小麦粉的品质

而且臭氧处理常作为小麦籽粒或小麦粉杀菌和增白的手段,将臭氧处理与小麦制粉紧密结合提高发芽小麦粉品质,也能提高臭氧发生装置在小麦制粉工艺中的利用度

[001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混合处理是在发芽小麦制粉后的配粉和
/
或打包和
/
或散发过程中进行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配粉仓和
/
或打包仓和
/
或散发仓中使用臭氧气体处理研磨过筛后的发芽小麦粉,不会增加新的处理步骤,而且在粉仓内操作,不需要人工操作,且臭氧处理后样品中基本无臭氧残留,不会对环境和发芽小麦粉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使用的装置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使用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所示,发芽小麦完成制粉过筛后,根据小麦粉品质分为三种不同的小麦粉
(F1、F2、F3)。
根据不同质量的配比由螺旋输送机进入小麦粉检查筛,然后通过中间计量秤,在正压关风器的作用下进入到小麦粉散存配粉仓,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再利用正压关风器将小麦粉送到打包仓或者散发仓中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芽小麦制粉得到基础小麦粉,将基础小麦粉和臭氧气体进行混合处理以提高发芽小麦粉品质

[0024]具体操作如下:
[0025]将高方筛筛出的基本小麦粉按质量分为
F1、F2、F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发芽小麦制粉得到基础小麦粉,将基础小麦粉和臭氧气体进行混合处理以提高发芽小麦粉品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气体的浓度为
20

200mg/L
,所述处理的时间为3‑
48h。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的时间为5‑
24h。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改善发芽小麦粉品质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芽小麦为轻度发芽小麦,所述臭氧气体的浓度为
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萌关二旗刘远晓王肖宁王建立刘翀江迪郭嘉张庭静张丽丽卞科温纪平郑学玲赵仁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