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及图像拾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镜头
,具体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及图像拾取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字照相机
、
摄像机的小型化需求,需要光学镜头的尺寸能够进一步的缩小;而另一方面对图像像素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光学镜头能够具有更高的光学性能
。
目前,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功能应用需求,具有高变焦比的变焦镜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何在变焦镜头的高变焦比
、
总长尺寸小以及高光学性能等方面达到良好的平衡,以得到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变焦镜头是目前变焦镜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及图像拾取装置,以实现对变焦镜头高变焦比
、
系统总长小
、
良好光学成像质量的性能要求
。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
、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
、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被配置为能够沿光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至少两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至少两片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群包括至少两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群包括一片微纳镜片和至少一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所述微纳镜片表面具有微纳结构;且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
9.0<ft/f2<
‑
8.0
;
4.1<ft/f3<4.9
;其中,
ft
为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焦距,
f2
为第二透镜群的焦距,
f3
为第三透镜群的焦距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8
<
IH/ft
<
0.1
;其中,
IH
为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最大像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t/f4<1.5
;其中,
f4
为第四透镜群的焦距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t/f1<2.0
;其中,
f1
为第一透镜群的焦距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镜片具有正光焦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包括在微纳镜片表面沿径向排列的若干呈环形的台阶结构,且各个台阶结构具有不同的凹陷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镜片表面台阶结构的凹陷度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
r
为台阶结构归一化半径,
c
=
1/
微纳镜片曲率半径,
k
为微纳镜片圆锥系数,
α
1、
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先刚,杨龙飞,王茂宇,雷健,张其,蒲明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