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769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公开涉及变焦透镜、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变化。第一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该多个透镜由在像侧具有凹透镜表面的负透镜和在物侧具有凸透镜表面且隔着气隙部署在负透镜的像侧的正透镜构成。满足预定条件。在负透镜的像侧的正透镜构成。满足预定条件。在负透镜的像侧的正透镜构成。满足预定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透镜、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成像系统


[0001]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诸如数字视频相机、数字静态相机、广播相机、基于胶片的相机、监视相机之类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变焦透镜。

技术介绍

[0002]一些常规的变焦透镜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的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在标准范围内的焦距(日本专利公开No.2013

178300和No.10

133110)。
[0003]日本专利公开No.2013

178300中公开的变焦透镜整体较大,并且无法实现充分的图像质量。日本专利公开No.10

133110中公开的变焦透镜不能充分地校正诸如球面像差和彗差之类的各种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其中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变化,其中第一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由在像侧具有凹透镜表面的负透镜和在物侧具有凸透镜表面且隔着气隙部署在负透镜的像侧的正透镜构成,以及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7.00<f12/f11<

3.700.40<(R1f+R2r)/(R1f

R2r)<1.00其中f11为负透镜的焦距,f12为正透镜的焦距,R1f为负透镜的物侧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2r为正透镜的像侧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1.60<Ndave<1.81其中Ndave为负透镜和正透镜的平均折射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2.0<f1/f2<

1.0其中f1为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并且f2为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0.05<D1/TL<0.30其中D1为从负透镜的物侧的透镜表面到正透镜的像侧的透镜表面的光轴上距离,并且TL为广角端处的从负透镜的物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光轴上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25.0<νd1n

νd1p<40.0其中νd1n为负透镜的阿贝数,并且νd1p为正透镜的阿贝数。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还包括部署在第二透镜单元的像侧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单元的后续组,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0.55<f1/fimg<

0.05其中f1为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并且fimg为后续组的最靠近像平面部署的透镜单元的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续组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原健志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