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类花菁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小分子比率型荧光探针
,具体涉及一种类花菁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
技术介绍
[0002]有机胺是农用化学品
、
制药
、
汽车化学品
、
化妆品行业中消耗量最大的工业化学品
。
大多数具有高毒性
、
持久性
、
生物蓄积性,过度接触有机挥发性胺蒸气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
同时,生物胺主要作为发酵过程或微生物活动导致食物腐败的指标出现,导致严重的毒理学风险和食物中毒
。
急需开发用于公共卫生
、
食品安全
、
环境监测等相关社会领域的灵敏胺检测方法
。
[0003]近年来,对检测胺的方法丰富多样
。
目前,用于测定环境中胺类化合物的常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
、
离子色谱法
、
气相色谱法
、
以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类花菁红外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荧光探针标记为
FS
‑
C1
,分子式为
C27
H
25
ClN2O6,
化学结构式如Ⅰ所示: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花菁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
将碳酸铯和
1,8
‑
萘内酰胺溶解于乙腈中,逐滴加入碘甲烷,在氩气氛围下室温搅拌,旋蒸除去溶剂,分离纯化得到亮黄色粉末即为化合物1,其结构式如Ⅱ所示:
(2)
将步骤1所获得的化合物1在
0℃
时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逐滴加入甲基氯化镁并搅拌,而后在氩气氛围条件下于油浴锅回流,反应结束后将其放在冰浴中待其温度降到
0℃
,加入少量水淬灭反应,然后将高氯酸加入反应混合物充分搅拌,得到黄绿色溶液并加入冰水中,真空抽滤
、
干燥获得绿色粉末,即为化合物2,其结构式如Ⅲ所示:
(3)
将化合物2,无水乙酸钠,7‑
(
二乙胺基
)
香豆素
‑3甲醛溶于无水乙醇中,在氩气氛围中于过夜回流,旋干溶剂,混合液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红外荧光探针
FS
‑
C1
,其结构式如Ⅳ所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类花菁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
中
1,8
‑
萘内酰胺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谅,叶晨倩,林淑芳,李金忆,邓威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