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219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水稻和黑斑蛙共生的方法养殖黑斑蛙,将稻田划分为水稻种植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鲜剂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黑斑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俗称青蛙

田鸡,其肉质鲜美

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独特食物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近年来黑斑蛙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已发展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

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动物

[0003]稻田养殖技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并涌现出多种模式,其中,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贵州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我国稻鱼

稻鸭

稻鱼鸭

稻虾和稻蟹等模式当前有大面积应用,稻田养蛙在我国亦有小面积示范,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养殖品种不同,稻田养蛙的应用技术亦有较大差异

[0004]论文

桑叶提取物对黑斑蛙生长性能

肠道及肝脏功能的影响

公开了桑叶提取物对
(MLE)
黑斑蛙生长性能

形体指标和体成份的影响生长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0005]专利
CN114947012A
公开了一种黑斑蛙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本专利技术的黑斑蛙饲料添加剂,其以党参提取物

杜仲提取物以及沸石粉作为添加剂;将其添加至饲料中,可显著降低养殖黑斑蛙白内障感染致死率

改善肝脏状态和肠道粘膜形态

显著增加有益菌乳球菌属
Lactococcus
相对丰度

[0006]专利
CN 114946759 A
公开了一种黑斑蛙单季晚稻综合种养方法,属于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使用其方法平均亩产
716 .71kg
,稻谷亩产
542 .29kg
,亩综合产出
23810 .51
元,亩净利润
9582.46
元,实现了稻蛙双丰收,但其黑斑蛙存活率较低,仅仅为
70%
左右

[0007]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黑斑蛙的存活率,并提高黑斑蛙的体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
pH
值为
7~8
的稻田,将稻田分为水稻种植区

黑斑蛙养殖池,所述黑斑蛙养殖池分为幼蛙池和成蛙池,在稻田的四周开挖水沟,稻田对角设置进

排水管,并在稻田周围建设田埂;(2)在秧苗种植前
10~16
天,将体质健壮的黑斑蛙幼蛙放养于幼蛙池,养至幼蛙体重为
80~100g
转移至成蛙池,成蛙池继续养殖;(3)采用常规方法种植水稻,并进行常规水稻管理;(4)收割水稻,并捕捉黑斑蛙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水稻和黑斑蛙共生的方法养殖黑斑蛙,将稻田划分为水稻种植


黑斑蛙养殖池,并将黑斑蛙养殖池分为幼蛙池和成蛙池,在秧苗种植前
10~16
天引入幼蛙,养至幼蛙体重为
80~100g
转移至成蛙池,成蛙池继续养殖,能够有效的提高黑斑蛙的存活率,并提高黑斑蛙的体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水稻种植区和黑斑蛙养殖区的面积比为(
5~5.5
):(
4.5~5
);所述水沟呈“回”字型,水沟的深度为
0.3~0.6m
,宽度为
0.8~1.1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田埂的高度为
0.4~0.7m
,宽度为
0.6~1m
,所述田埂的外侧安装有防逃网,所述防逃网的高度为
0.4~1m
,所述防逃网通过竹竿或者钢筋固定,所述稻田上方设有尼龙网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黑斑蛙幼蛙的规格为
8~12g/
只,养殖密度为
1500~1800

/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养殖期间每隔
3~5
天对黑斑蛙养殖区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为黑斑蛙养殖区总水量的
20~30%。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黑斑蛙在幼蛙池进行养殖时,投喂饲料
A
,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量为黑斑蛙重量的
2~5%
;所述黑斑蛙在成蛙池养殖时,投喂饲料
B
,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量为黑斑蛙重量的
6~10%。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饲料
A
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25~35
份玉米淀粉
、18~25
份维生素
C
磷酸酯
、12~18
份牡蛎粉
、4~10
份鸡蛋粉
、1~3
份构树叶提取物
、1.5~2.5
份鱼油
、1~2
份桑叶提取物
、0.8~1.2
份聚赖氨酸
、0.8~1.2
份叶酸
、0.5~1
份海藻酸钠
、0.5~1
份磷酸氢钙
、0.2~0.6
份烟酸
、0.2~0.5
份泛酸
、0.05~0.2
份鼠李糖乳杆菌
、0.05~0.2
份植物乳杆菌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饲料
A
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30
份玉米淀粉
、20
份维生素
C
磷酸酯
、15
份牡蛎粉
、6
份鸡蛋粉
、2
份构树叶提取物
、1.8
份鱼油
、1.5
份桑叶提取物
、1
份聚赖氨酸
、1
份叶酸
、0.8
份海藻酸钠
、0.8
份磷酸氢钙
、0.5
份烟酸
、0.4
份泛酸
、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
pH
值为
7~8
的稻田,将稻田分为水稻种植区

黑斑蛙养殖池,所述黑斑蛙养殖池分为幼蛙池和成蛙池,在稻田的四周开挖水沟,稻田对角设置进

排水管,并在稻田周围建设田埂;(2)在秧苗种植前
10~16
天,将体质健壮的黑斑蛙幼蛙放养于幼蛙池,养至幼蛙体重为
80~100g
转移至成蛙池,成蛙池继续养殖;(3)采用常规方法种植水稻,并进行常规水稻管理;(4)收割水稻,并捕捉黑斑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植区和黑斑蛙养殖区的面积比为(
5~5.5
):(
4.5~5
);所述水沟呈“回”字型,水沟的深度为
0.3~0.6m
,宽度为
0.8~1.1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埂的高度为
0.4~0.7m
,宽度为
0.6~1m
,所述田埂的外侧安装有防逃网,所述防逃网的高度为
0.4~1m
,所述防逃网通过竹竿或者钢筋固定,所述稻田上方设有尼龙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斑蛙幼蛙的规格为
8~12g/
只,养殖密度为
1500~1800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期间每隔
3~5
天对黑斑蛙养殖区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为黑斑蛙养殖区总水量的
20~30%。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斑蛙在幼蛙池进行养殖时,投喂饲料
A
,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量为黑斑蛙重量的
2~5%
;所述黑斑蛙在成蛙池养殖时,投喂饲料
B
,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喂量为黑斑蛙重量的
6~10%。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稻田黑斑蛙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
A
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25~35
份玉米淀粉
、18~25
份维生素
C
磷酸酯
、12~18
份牡蛎粉
、4~10
份鸡蛋粉
、1~3
份构树叶提取物
、1.5~2.5
份鱼油
、1~2
份桑叶提取物
、0.8~1.2
份聚赖氨酸
、0.8~1.2
份叶酸
、0.5~1
份海藻酸钠
、0.5~1
份磷酸氢钙
、0.2~0.6
份烟酸
、0.2~0.5
份泛酸
、0.0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革玲邝文校李皓关则贤王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稻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