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189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减少引出到壳体之外的布线部件的倾斜。布线部件(64)包括间隔部(64c),该间隔部(64c)形成在布线部件(64)的与控制端子区域(21e1)对置的背面(64a2)的引出口(21f)的附近,并被背面(64a2)和控制端子区域(21e1)夹持。如果将布线部件(64)的外部连接部(64a)向壳体(20)的控制端子区域(21e1)按压而弯折,则通过间隔部(64c)使外部连接部(64a)以前端边成为比弯曲部(64b)靠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如果释放按压,则即使外部连接部(64a)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恢复到相对于控制端子区域(21e1)成为大致水平的高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转换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转换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包括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这样的半导体元件。电力转换装置包括散热基底板、分别接合在该散热基底板上且设置有半导体元件的多个绝缘电路基板、以及与多个绝缘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布线部件即引线框架。这样的电力转换装置安装有壳体。壳体安装于散热基底板并覆盖半导体元件和多个绝缘电路基板。另外,引线框架从壳体的引出口被引出,并相对于壳体弯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10)。应予说明,提出有在像这样弯折引线框架时,防止引线框架的浮起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6~10)。另外,提出有在弯折引线框架时防止引线框架产生裂纹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另外,提出有提高壳体对于针对弯折的引线框架进行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具备形成有引出口的主面;以及布线部件,其从所述引出口引出,并以所述引出口为起点向所述主面侧弯折;所述布线部件包括间隔部,该间隔部形成于所述布线部件的与所述主面对置的对置面的所述引出口的附近,并被所述对置面和所述主面夹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从所述布线部件的所述对置面突出,在所述布线部件的与所述间隔部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弯折的所述布线部件的所述对置面的所述间隔部的两侧部沿着所述间隔部设置有所述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布线部件形成有紧固孔,所述间隔部设置于所述布线部件的所述对置面的从所述引出口的附近到所述紧固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时,在从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布线部件的与延伸方向平行的侧边之间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所述间隔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时,所述间隔部形成为横穿从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布线部件的与延伸方向平行的侧边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主面形成有端子接受部,所述端子接受部与从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布线部件对置地凹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部件的所述对置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主面平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长规浩伊藤太一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