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及电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73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及电器盒,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包括进线部和限位部;进线部和限位部连接,进线部和限位部之间具有凹槽;第二固定部件,与第一固定部件相对可活动地连接;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固线槽;其中,进线部、凹槽以及限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进线通道,进线通道与固线槽连通,限位部位于进线部靠近固线槽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的固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在固定时不方便的问题。不方便的问题。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结构及电器盒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及电器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器设备中,经常存在需要固定的线束。随着电器设备(如空调器等)的功能及客户的要求增多,导致控制元器件越来越多,从而其中的线束走线就会越复杂。
[0003]然而,通常的线束固定方法是,采用线扎和塑料夹固定线束,这种固定方法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受固定结构的影响较大,不便于维修及维护。并且,线束与线扎接触,极易造成线束的磨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注塑件线槽也存在如下弊端:
[0004]线材较粗时无法卡入注塑件线槽,影响生产效率。
[0005]注塑件线槽穿线后仍然需要线扎固定导致成本增加。
[0006]多根线时无法同时穿过注塑件下侧需要在上侧用线扎固定。
[0007]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线束的固定工作存在工作效率低,维修及维护不方便,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及电器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在固定时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件(1),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包括进线部(11)和限位部(12);所述进线部(11)和所述限位部(12)连接,所述进线部(11)和所述限位部(12)之间具有凹槽(13);第二固定部件(3),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相对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3)之间具有用于放置线束(10)的固线槽(5);其中,所述进线部(11)、所述凹槽(13)以及所述限位部(1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3)之间具有进线通道(4),所述进线通道(4)与所述固线槽(5)连通,所述限位部(12)位于所述进线部(11)靠近所述固线槽(5)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4);所述第一连接部(14)沿预设方向沿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4)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围成所述固线槽(5);活动部(32),所述活动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4)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部(3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相间隔地设置,以在所述活动部(3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之间形成所述进线通道(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2)包括第一活动部(321);所述第一活动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连接;其中,所述进线通道(4)包括:第一进线通道(41),所述第一进线通道(41)位于所述第一活动部(321)与所述限位部(12)之间;第二进线通道(42),与所述第一进线通道(41)连接,所述第二进线通道(42)位于所述第一活动部(321)与所述凹槽(13)的槽底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庚吴超奚明耀徐金辉林肖纯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