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50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3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架、第二透镜保持架和构造成夹在第一透镜保持架与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的片构件,其中,第二透镜保持架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部,第一透镜保持架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部,片构件设置有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并且第二片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一片部的径向宽度。径向宽度小于第一片部的径向宽度。径向宽度小于第一片部的径向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筒,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透镜或透镜保持架经受多种光学调整的镜筒。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制造误差和组装变化的影响以改进光学性能,镜筒可以设置有用于调整透镜或透镜保持架的位置的调整机构。
[0003]例如,日本特开2012

123220号公报讨论了一种镜筒,其在透镜之间设置有具有预定厚度的间隔件,以及用于实现透镜之间的光轴方向上的间距调整的调整机构。
[0004]日本特开2018

021967号公报讨论了一种镜筒,其设置有用于实现偏心调整的调整机构,其中调整目标透镜沿着与光轴相交叉的平面平移,并且基准透镜的光轴与调整目标透镜的光轴匹配。
[0005]在具有高分辨率性能的镜筒的情况下,由于透镜位置的高精度要求,透镜或透镜保持架可能经受多次位置调整。
[0006]下面将说明位置调整的示例。首先,与日本特开2012

123220号公报一样,通过将片构件插入用于保持调整目标透镜的调整透镜保持架与用于保持基准透镜的基准透镜保持架之间来执行间距调整。随后,与日本特开2018

021967一样,通过使调整透镜保持架沿着与光轴相交叉的平面相对于基准透镜保持架平移来执行偏心调整。
[0007]然而,如果片构件薄,则片构件可能由于偏心调整期间施加的外力而变形扭曲。如果定位在基准透镜保持架和调整透镜保持架的接收面之间的片构件被扭曲,则调整目标透镜可能相对于基准透镜倾斜。这不利地影响了镜筒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对透镜或透镜保持架进行高精度位置调整的镜筒。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镜筒,其能够通过在与光轴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用于保持第一透镜的第一透镜保持架来执行位置调整,所述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架,其构造成保持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保持架,其构造成保持第二透镜;以及片构件,其具有大致环状形状并构造成被夹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片构件夹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片构件夹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部,所述片构件沿所述片构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所述第一片部被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片部不被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
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片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片部的径向宽度。
[0012]从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3]图1A和图1B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2A和图2B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3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构件的主视图。
[0016]图4A和图4B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透镜保持架。
[0017]图5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调整透镜保持架。
[0018]图6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单元的偏心调整状态。
[0019]图7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透镜保持架与片构件的接合状态。
[0020]图8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构件的主视图。
[0021]图9是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然而,根据以下实施方式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相对位置是可选的,并且可以依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的构造和其他各种条件进行变型。将省略与本专利技术不直接相关的零件的说明,并且将不图示这些零件。为了便于解释,可以简化零件的形状。下面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均可以单独实现,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或在单个实施方式中来自个别实施方式的元件或特征的组合是有益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或特征的组合来实现。
[0023]下面将围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说明摄像设备1的构造。图1A和图1B是图示摄像设备1的分解立体图。图2A和图2B是图示第二镜头单元5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示片构件51的主视图。图4A和图4B图示了基准透镜保持架12b。图5图示了调整透镜保持架12a。
[0025]摄像设备1包括镜筒100、图像传感器单元20和光学滤波器保持架18。
[0026]镜筒100包括两个不同的固定透镜单元和三个不同的可移动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单元L1和第五透镜单元L5在光轴方向上固定。第二透镜单元L2、第三透镜单元L3和第四透镜单元L4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当执行变焦时,第二透镜单元L2、第三透镜单元L3和第四透镜单元L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当执行聚焦时,第四透镜单元L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0027]第一透镜保持架11保持第一透镜单元L1。第一透镜保持架11利用螺钉(未图示)固定到前侧固定架16。第五透镜保持架15保持第五透镜单元L5。第五透镜保持架15利用螺钉(未图示)固定到后侧固定架17。前侧固定架16利用螺钉(未图示)结合到后侧固定架17。
[0028]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二镜头单元50包括第二透镜单元L2、第二透镜保持架12、光圈单元35、片构件51和齿条31。第二透镜单元L2包括调整透镜单元L2a(第一透镜)和基准透镜单元L2b(第二透镜)。第二透镜保持架12包括调整透镜保持架12a(第一透镜保持架)和基准透镜保持架12b(第二透镜保持架)。
[0029]调整透镜保持架12a保持调整透镜单元L2a。调整透镜单元L2a需要经受相对于基准透镜单元L2b的在调整透镜单元L2a的光轴方向上的间距调整和偏心调整。
[0030]基准透镜保持架12b保持基准透镜单元L2b。基准透镜单元L2b用作用于调整透镜单元L2a的间距调整和偏心调整的基准。如下面详细说明的,调整机构通过调整调整透镜保持架12a相对于基准透镜保持架12b的位置来执行间距调整和偏心调整。在完成间距调整和偏心调整之后,利用粘合剂(未图示)和螺钉36作为紧固构件将调整透镜保持架12a固定到基准透镜保持架12b。
[0031]调整透镜保持架12a保持调整透镜单元L2a。如图2A、图2B和图5所示,调整透镜保持架12a设置有面S1、S2、S3、S4、S5和S6,面S1、S2、S3、S4、S5和S6以环状且大致相等的方式布置为与基准透镜保持架12b面对的接收面。面S1、S2、S3、S4、S5和S6是在光轴方向上突出的凸部。在面S1、S3和S5中均形成有用于螺钉36的通孔。如图2B所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筒,其能够通过在与光轴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用于保持第一透镜的第一透镜保持架来执行位置调整,所述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架,其构造成保持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保持架,其构造成保持第二透镜;以及片构件,其具有大致环状形状并构造成被夹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片构件夹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片构件夹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部,所述片构件沿所述片构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所述第一片部被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片部不被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片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片部的径向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保持架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架之间的在光轴方向上的间距通过所述片构件的厚度来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以环状且大致相等的方式布置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武佑太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