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29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0
一种电动阀,电动阀具有回复弹性件,回复弹性件的第一端部与螺母组件直接抵接或者间接抵接,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止挡部,回复弹性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回复弹性件的第一端部相对第二端部靠近转子组件,沿电动阀的轴向方向,回复弹性件相对第一内螺纹靠下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简化电动阀结构,减少止动结构相关的零部件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阀


[0001]本申请涉及流体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阀


技术介绍

[0002]电动阀包括转子组件

阀芯组件以及螺母组件,转子组件与阀芯组件固定连接,阀芯组件与螺母组件螺纹配合,转子组件具有止动杆,螺母组件上具有弹簧导轨和滑环,止动杆带动滑环在导轨上旋转,并在导轨上下两端限位,这样设置,止动结构相关的零部件的数量相对较多,不利于电动阀的装配,因此,如何简化电动阀结构,减少止动结构相关的零部件数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有利于简化电动阀结构,减少止动结构相关的零部件数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动阀,所述电动阀包括转子组件

阀芯组件以及螺母组件
(14)
,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阀芯组件包括丝杆部,所述丝杆部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螺母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能够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啮合构成螺纹进给机构,所述电动阀还具有回复弹性件,所述回复弹性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螺母组件直接抵接或者间接抵接,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止挡部,所述回复弹性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抵接,所述回复弹性件的第一端部相对第二端部靠近所述转子组件,沿所述电动阀的轴向方向,所述回复弹性件相对所述第一内螺纹靠下设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动阀具有回复弹性件,回复弹性件的第一端部与螺母组件直接抵接或者间接抵接,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止挡部,回复弹性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回复弹性件的第一端部相对第二端部靠近转子组件,沿电动阀的轴向方向,回复弹性件相对第一内螺纹靠下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简化电动阀结构,减少止动结构相关的零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阀的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中电动阀沿
A

A
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中阀部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图3中阀部件沿
B

B
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5是图4中阀座部件的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6是图2中线圈组件的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7是图6中线圈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8是图2中螺母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9是图8中螺母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
10
是图9中螺母组件沿
C

C
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
11
是图2中
A
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
12
是图2中电动阀的另一种实施例的
A
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
13
是图2中阀芯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
14
是图
13
中阀芯组件沿
D

D
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
15
是图2中转子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结合图1‑
图4,示意电动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中,阀装置的类型包括电动阀
100
,电动阀包括电子膨胀阀,后续部分具体用电动阀
100 来描述

电动阀
100
包括阀部件
1、
阀体2以及线圈组件3,本实施方式中,阀部件1与阀体2固定连接,线圈组件3与阀体2固定连接,阀体2具有阀体腔
21
,至少部分阀部件1位于阀体腔
21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3可以与阀部件1固定连接,两者装配后再与阀体2固定连接

线圈组件3包括定子组件
31
和注塑部
32
,注塑部
32
通过注塑覆盖至少部分定子组件
31
,线圈组件3具有容纳腔
33
,至少部分阀部件1位于该容纳腔
33。
阀部件1包括阀座部件
11、
转子组件
12、
阀芯组件
13、
螺母组件 14
以及套筒
15
,阀芯组件
13
与转子组件
12
连接,至少部分套筒
15
位于容纳腔
33
,套筒
15
包括套筒顶部
151
和下端开口部
152
,套筒
15
的下端开口部
152
与阀座部件
11
焊接固定,并密封,定子组件
31
位于套筒
15 的外侧,转子组件
12
位于套筒
15
的内侧,对定子组件
31
通入预定的电流,能够产生激励磁场,带动转子组件
12
旋转,转子组件
12
带动阀芯组件
13 旋转,阀芯组件
13
与螺母组件
14
螺纹配合,将转子组件
12
的旋转转换为阀芯组件
13
相对阀座部件
11
的轴向动作

[0024]本实施例中,阀体2是单独成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体2也可以是其他零部件的一部分,例如,集成组件中的连接板块的一部分或者,换热组件的一部分

[0025]参考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方向或者电动阀的轴向方向,指阀芯组件
13
的延伸方向或者阀芯组件
13
的延伸方向的平行方向;相对的,沿电动阀的径向方向与沿电动阀的轴向方向垂直;当然,由于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误差,这里的平行包括大致平行,不要求绝对平行

参考图2,定义沿电动阀的轴向方向,线圈组件位于阀体的上方,本申请中的上方

下方仅表示相对位置

[0026]结合图2‑
图5,本实施方式中,阀座部件
11
的材质包括金属,阀座部件
11
通过拉伸工艺加工成形,阀座部件
11
通过拉伸工艺加工成形可以理解为阀座部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包括转子组件
(12)、
阀芯组件
(13)
以及螺母组件
(14)
,所述阀芯组件
(13)
与所述转子组件
(12)
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阀芯组件
(13)
包括丝杆部
(131)
,所述丝杆部
(131)
具有第一外螺纹
(1311)
,所述螺母组件
(14)
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
(1311)
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143)
,所述第一外螺纹
(1311)
能够与所述第一内螺纹
(143)
啮合构成螺纹进给机构,所述电动阀还具有回复弹性件
(5)
,所述回复弹性件
(5)
的第一端部
(51)
能够与所述螺母组件
(14)
直接抵接或者间接抵接,所述阀芯组件
(13)
包括第一止挡部
(132)
,所述回复弹性件
(5)
的第二端部
(52)
能够与所述第一止挡部
(132)
抵接,所述回复弹性件
(5)
的第一端部
(51)
相对第二端部
(52)
靠近所述转子组件
(12)
,沿所述电动阀的轴向方向,所述回复弹性件
(5)
相对所述第一内螺纹
(143)
靠下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第一外螺纹
(1311)
脱离所述第一内螺纹
(143)
的状态下,所述回复弹性件
(5)
处于压缩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螺纹
(1311)
与所述第一内螺纹
(143)
啮合的状态下,所述回复弹性件
(5)
处于压缩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
(14)
包括第一部
(61)
和第二部
(62)
,所述第一部
(61)
相对所述第二部
(62)
靠上设置,所述第一部
(61)
大致呈中空筒状,所述第二部
(62)
大致呈中空筒状,所述第一部
(61)
具有第一腔部
(611)
,所述第二部
(62)
具有第二腔部
(621)
,所述第一部
(61)
的内侧壁构成所述第一腔部
(611)
,所述第二腔部
(621)
的内侧壁构成所述第二腔部
(621)
,所述第一腔部
(611)
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腔部
(621)
的内径,所述第一腔部
(611)
具有第一腔
(6111)
,所述第二腔部
(621)
具有第二腔
(6211)
,所述第一腔
(6111)
与所述第二腔
(6211)
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
(14)
包括转接部
(63)
,所述转接部
(63)
连接所述第一部
(61)
和第二部
(62)
,所述转接部
(63)
具有第一支撑面
(631)
,所述第一支撑面
(631)
位于所述第二腔
(6211)
的上方,所述回复弹性件
(5)
的第一端部
(51)
与所述第一支撑面
(631)
抵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
(14)
包括转接部
(63)
,所述转接部
(63)
连接所述第一部
(61)
和第二部
(62)
,所述转接部
(63)
具有第一支撑面
(631)
,所述第一支撑面
(631)
位于所述第二腔
(6211)
的上方,所述电动阀还包括支撑垫片
(632)
,所述支撑垫片
(632)
的下端面与所述回复弹性件
(5)
抵接,所述支撑垫片
(632)
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
(631)
抵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
(13)
还包括阀芯部
(133)
,所述阀芯部
(133)
与所述丝杆部
(131)
限位连接,所述阀芯部
(133)
的顶部作为所述第一止挡部
(132)
,所述回复弹性件
(5)
的第二端部
(52)
与所述阀芯部
(133)
的顶部抵接;或者所述阀芯部
(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