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抗震
,特别是涉及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及控制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梁柱节点是建筑的关键部位之一,也是抗震韧性设计的核心
。
在当前技术中,梁柱节点的设计往往侧重于节点的加固,使其满足“大震不倒”的传统设计理念
。
[0003]当地震作用于梁柱节点时,梁体的结构可能会由于混凝土开裂
、
钢筋屈服
、
钢筋拉断等因素而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梁体的结构发生变形,梁体的端部向柱体传递弯矩从而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修复时间都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及控制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
[0005]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包括:柱体;梁体,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的端部与柱体连接;所述第二梁体连接于第一梁体的底部,且第二梁体的端面为斜面使第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梁体,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的端部与柱体连接;所述第二梁体连接于第一梁体的底部,且第二梁体的端面为斜面使第二梁体与柱体间形成楔形开槽;所述楔形开槽的宽度沿第二梁体的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使梁体与柱体间形成梁铰结构;复合阻尼器,包括活塞杆
、
定阻尼部分和变阻尼部分;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柱体连接,一端与梁体连接,使柱体
、
梁体
、
复合阻尼器三者围绕成三角状;所述定阻尼部分和变阻尼部分分别与活塞杆配合安装;所述变阻尼部分用于根据地震强度改变阻尼力大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阻尼部分包括依次抵紧的摩擦片
、
压力传感器
、
支撑片和压板,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压杆;所述摩擦片位于活塞杆的侧面,用于压紧活塞杆而产生阻尼力;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摩擦片与支撑片之间,用于检测施加于摩擦片上的压力;所述压板压紧支撑片用于向支撑片施加压力;所述压杆与压板连接;所述电机与压杆连接,用于调节压杆施加于压板的压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阻尼器还包括外壳和位移传感器;所述外壳包括外筒体
、
以及分别安装于外筒体两端的端盖;所述活塞杆穿过端盖;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于端盖上用于监测活塞杆的位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阻尼部分还包括主控系统和辅控系统;所述主控系统包括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分别与驱动电机
、
压力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位移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压杆施加于压板的压力;所述辅控系统包括压电式电机控制器和备用电源,所述压电式电机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
、
压力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连接,用于计算机故障后根据位移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压杆施加于压板的压力;所述备用电源分别与压电式电机控制器和备用电源连接,用于供电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式电机控制器一侧与支撑片连接,另一侧通过环向定位球与端盖连接,使压电式电机控制器沿径向方向相对活塞杆移动;所述压板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支撑片包括上支撑片和下支撑片;在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
、
以及上支撑片与下支撑片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备用电源安装于安装槽内
。6.
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阻尼器包括两组沿中心径向截面对称布置的变阻尼部分;所述摩擦片
、
支撑片和压板均呈环状结构,多个驱动电机及压杆沿周向均匀布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柱节点的复合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上活塞杆和下活塞杆;所述定阻尼部分包括上活塞板
、
下活塞板
、
上刚性筒
、
下刚性筒和弹簧;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靓,屈轶群,冯卓浩,李隐,张涛,李日城,林煜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