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119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陶瓷生产注浆用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由主机、液压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泥浆增压机、泥浆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供水管路系统以及真空管路系统、水环真空泵、模型吊装滑车、模型和调节装置等组成。底座调节装置安装在主机的底座上;高度调节装置安装在模型吊装滑车与模型之间;在两个模型吊装滑车的相对侧分别安装有间距调节装置,主机框架的截面为梯形结构。该机调节装置的设置,可有效地调节模型与模型吊装滑车以及吊装装滑车之间的距离,使其达到最佳,并且用底座调节装置科学地调节底座的高度及水平度,使模具运行稳定,成型时间短,成品率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生产的注浆成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卫生陶瓷高、中档台 盆、面具、蹲便器等产品的坯体高压成型的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台盆、面具、蹲便器等产品的坯体成型,一直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微压注浆成型工艺,绝大多数是利用石膏模型注浆成型,每天的注浆次 数停留在1-2次,作业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而且用于石膏模型烘干的能源消耗量很大。此 外,传统的石膏模型注浆成型工艺存在着操作环境恶劣、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 率低等弊端。高压注浆成型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能源 消耗量、降低环境污染。采用高压注浆成型技术替代传统的石膏模型微压注浆成型已成为 国内陶瓷行业的共识,国内一些企业也陆续引进或开发高压注浆成型技术及装备,但由于 该项技术是设备、模具、泥浆及工艺控制参数等多方面技术综合而成,如果花巨资引进国外 的整条生产线,普遍存在消化难、维修难、工艺控制难等问题。所以,高压注浆成型技术在国 内陶瓷行业还没有成功应用的实例。比如中国专利2004201158264公开了 “一种全自动高 压注浆成型生产线”尽管在其生产线上应用了常规的液压、电气系统,使生产自动化,但是 该技术的模具没有调整装置,在大生产的过程中,模具位置不稳定,而且不能随时根据生产 实际进行调整,极易出次品残品,影响生产效益,同时操作者劳动强度大,麻烦诸多。因此高压注浆成型工艺及装备的研发对我国的陶瓷工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研制能够适应大生产需要的带有调整装置的高压注浆成型装置呼之欲出。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操作环境恶劣,以及不带调整装置的成型机生产效益低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水、电、气、液 压、真空技术为一体并设置有多个调整装置,结构紧凑、高效率、高产出、低维护、节省资源, 操作更加方便的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主要包括由左、右机座、悬挂梁、 轨道、底座组合而成的主机、液压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泥浆增压机、泥浆管路系统、空气管 路系统、供水管路系统以及真空管路系统、水环真空泵、模型吊装滑车和模型,所述的左机 座、右机座依次安装在底座的两侧,悬挂梁的两端用高强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右机座上组成 主机框架,模型安装在主机框架内,最左端的模型通过顶紧板与液压系统的模型顶紧油缸 连接,其余模型与模型吊装滑车连接,模型底部的进浆孔与泥浆管路系统连接,模型吊装滑 车位于轨道上,轨道位于悬挂梁内侧,液压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安装在主机的一侧,主气控 箱安装在主机的另一侧,电器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分别与模型顶紧油缸连接,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的调整装置包括底座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和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底座的水平度和高度的底座调节装置安装在主机部分的底座上,该底座 调节装置由螺杆、螺母和垫板组成;用于调整模型吊装滑车与模型相对位置的高度调节装置安装在模型吊装滑车与 模型之间,该高度调节装置由内套、外套和锁紧螺母组成,一端与模型连接,另一端与横向 调节座连接,横向调节座与模型吊装滑车的底部连接;所述模型吊装滑车两个为一对,在两个模型吊装滑车的相对侧分别安装有用于调 整吊装滑车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该间距调节装置由双头螺杆和螺母组成;所述的主机的框架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主机结构紧凑,减少了成型占地面积。高压 成型的低含水率减少了坯体干燥时的能源消耗;底座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以及间距调 节装置的设置,可有效地调节模型与模型吊装滑车以及吊装装滑车之间的距离,使其达到 最佳,并且用底座调节装置科学地调节底座的高度及水平度,使模具运行稳定,不但缩短了 成型时间,而且产品的成品率达到最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全自动的注 浆及相关工艺控制,有效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由于设置了多个调整装置,坯体成型的 规整度高,极大降低了修坯工作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悬挂梁、模型吊装滑车、调节装置及模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液压系统1、电器控制系统2、模型顶紧油缸3、泥浆增压机4、左机座5、顶紧 板6、泥浆管路系统7、悬挂梁8、模型吊装滑车9、模型10、高度调节装置11、间距调节装置 12、二位扳钮13、气控元件托槽14、右机座15、主气控箱16、底座17、底座调节装置18、加强 板19、供水管路系统20、真空管路系统21、水环真空泵22、承重滚轮23、轨道24、横向调节 座25、连接螺栓26、横向调节螺栓27、树脂模芯2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是一种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其设计思想是,在成 型机的成型部位加装多个调整装置,使模型运行稳定,成型时间短,提高成品率及生产效率。见附图1-3,本专利技术由主机、液压系统1、电器控制系统2、泥浆增压机4、泥浆管路 系统7、空气管路系统、供水管路系统20以及真空管路系统21、水环真空泵22、模型吊装滑 车9和模型10组成。主机由左机座5、右机座15、悬挂梁8、轨道24、底座17组合而成。左 机座5、右机座15依次安装在底座17的两端,顶部安装做为主机部分的框架支撑的悬挂梁 8。悬挂梁8的梁体是H形钢,H形钢的两立面分别固接一层钢板形成双立面结构,安装在 左机座5、右机座15的顶部,轨道24安装在悬挂梁8内侧,悬挂梁8的上部用加强板19紧4固连接。加强板19将悬挂梁8上部紧固连接的目的是防止承重时产生微量变形。悬挂梁8 前面板上设置有二位扳钮13,分别用来控制每工位坯体的最终脱型。悬挂梁8的两端通过 固定板安装在左右机座5、15上组成主机框架,轨道24位于悬挂梁8内侧,模型吊装滑车9 位于轨道24上,模型10安装在主机框架内,位于最左端的模型10通过顶紧板6与液压系 统的模型顶紧油缸3连接,其余模型通过高度调节装置11与模型吊装滑车9连接,所有模 型10底部的进浆孔与泥浆管路系统7连接,上部通过连接板与模型吊装滑车9连接。见图1,底座17上安装有多个用于调整底座17的水平度和高度的底座调节装置 18,该底座调节装置18由多个调整螺杆、螺母和垫板组成。底座调节装置18用于底座17 在最终基础浇注前的水平度和相对高度调节,生产过程中,可根据生产实际要求随时拧固 螺栓,确保达到工艺及使用要求。见图3,在模型吊装滑车9与模型10之间安装有用于调整模型吊装滑车9与模型 10相对位置的高度调节装置11,该高度调节装置11由内套、外套和锁紧螺母组成,其一端 与模型10连接,另一端与横向调节座25用连接螺栓26连接,横向调节座25与模型吊装滑 车9的底部用横向调节螺栓27连接。通过高度调节装置11、横向调节座25、横向调节螺栓 27可调整模型吊装滑车9与模型10的相对位置并由连接螺栓26紧固,使所有模型10的水 平度、高度和对中位置达到一致,确保模型开合准确、坯体成型规整。模型吊装滑车9设置为多个,两个为一对,在两个模型吊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调整装置的悬挂式全自动高压成型机,主要包括由左、右机座(5、15)、悬挂梁(8)、轨道(24)、底座(17)组合而成的主机、液压系统(1)、电器控制系统(2)、泥浆增压机(4)、泥浆管路系统(7)、空气管路系统、供水管路系统(20)以及真空管路系统(21)、水环真空泵(22)、模型吊装滑车(9)和模型(10),所述的左机座(5)、右机座(15)依次安装在底座的两侧,悬挂梁(8)的两端用高强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右机座上组成主机框架,模型(10)安装在主机框架内,最左端的模型通过顶紧板(6)与液压系统的模型顶紧油缸(3)连接,其余模型与模型吊装滑车(9)连接,模型底部的进浆孔与泥浆管路系统(7)连接,模型吊装滑车(9)位于轨道(24)上,轨道(24)位于悬挂梁(8)内侧,液压系统(1)、电器控制系统(2)安装在主机的一侧,主气控箱(16)安装在主机的另一侧,电器控制系统(2)、液压系统(1)分别与模型顶紧油缸(3)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的调整装置包括底座调节装置(18)、高度调节装置(11)和间距调节装置(12);a.用于调整底座(17)的水平度和高度的底座调节装置(18)安装在主机部分的底座(17)上,该底座调节装置(18)由螺杆、螺母和垫板组成;b.用于调整模型吊装滑车(9)与模型(10)相对位置的高度调节装置(11)安装在模型吊装滑车(9)与模型(10)之间,该高度调节装置(11)由内套、外套和锁紧螺母组成,一端与模型(10)连接,另一端与横向调节座(25)连接,横向调节座(25)与模型吊装滑车(9)的底部连接;c.所述模型吊装滑车(9)两个为一对,在两个模型吊装滑车(9)的相对侧分别安装有用于调整吊装滑车(9)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12),该间距调节装置由双头螺杆和螺母组成;d.所述的主机的框架的截面为梯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祥启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贺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