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量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080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量收集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热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空间用于与排烟通道相互连通;热量收集器,安装于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热量收集器包括收集基座和集热棒,所述收集基座的内部形成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热交换通道,所述收集基座上还形成有一热交换表面,所述集热棒伸入至热交换空间,所述集热棒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集热棒的端部与所述热交换表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完成对燃烧取暖器燃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量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热量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取暖器主要是燃烧燃料产生热量,燃烧取暖器用于防寒取暖的装置具有轻便

灵活的特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用领域,燃烧取暖器其在燃料燃烧取暖的过程中会产生烟,烟一般通过烟囱排出室外,然而在排烟的过程中会带走较大的热量,其导致燃烧取暖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较低,进一步其导致燃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量收集装置,其可以完成对燃烧取暖器燃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回收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量收集装置,包括:
[0005]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热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空间用于与排烟通道相互连通;
[0006]热量收集器,安装于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热量收集器包括收集基座和集热棒,所述收集基座的内部形成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热交换通道,所述收集基座上还形成有一热交换表面,所述集热棒伸入至热交换空间,所述集热棒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集热棒的端部与所述热交换表面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量收集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呈对称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集热棒伸入至所述热交换空间且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集热棒的端部形成设定间隙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交换空间中且位于所述设定间隙的上方以及所述设定间隙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装置壳体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一侧向开口和第二侧向开口,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集热棒分别从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开口伸入至所述热交换空间,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收集基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开口的位置且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收集基座分别封闭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开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装置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对着所述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二连接口对着所述第二分流板,所述热量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烟囱管和第二烟囱管,所述第一烟囱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处,所述第二烟囱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处,所述第一烟囱管或所述第二烟囱管用于与排烟管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集热棒为铝合金棒,所述集热棒为圆柱棒,所述热
交换表面为平面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集热棒垂直于所述热交换表面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多根所述集热棒在所述热交换表面沿横向以第一间距等间距分布以形成第一排集热棒,多根所述集热棒在所述热交换表面沿横向以第二间距等间距分布以形成第二排集热棒,所述第一排集热棒和所述第二排集热棒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设定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于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排集热棒与所述第二排集热棒呈错位分布,所述第一排集热棒与所述第二排集热棒错位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间距的一半,所述第一排集热棒和所述第二排集热棒在竖直方向以所述设定间距交替分布以构成集热棒阵列,所述设定间距为所述第一间距的一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交换通道包括竖向通道以及横向通道,所述竖向通道以及横向通道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竖向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横向通道沿横向延伸,任一所述竖向通道与所述横向通道呈十字交叉连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竖向通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横向通道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收集基座的顶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收集基座的侧面,所述热量收集器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配合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量收集装置,其包括装置壳体和热量收集器,在装置壳体的内部形成热交换空间,热量收集器包括多根集热棒,该多根集热棒伸入到装置壳体的热交换空间中,在进行热量收集的时候,将装置壳体与燃烧取暖器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热交换空间与燃烧取暖器的排烟通道实现连通,燃烧所产生的尾烟进入到热交换空间,在尾烟与集热棒表面进行接触的时候会将热量传递至集热棒,然后通过集热棒将热量传递至收集基座的热交换表面,然后可以与收集基座内部的热交换通道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热交换介质对收集的余热进行利用,因此其可以完成对燃烧取暖器燃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回收,进一步可以提升燃料的利用率,更进一步其具有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一种热量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一种热量收集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装置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热量收集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两个热量收集器的位置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热量收集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集热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另一角度的集热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热量收集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10、
收集基座;
20、
集热棒;
30、
堵头;
101、
热交换表面;
102、
横向通道;
103、

向通道;
104、
第一排集热棒;
105、
第二排集热棒;
40、

50、

60、

70、

80、

100、

200、

401、

402、

403、

404、

4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特征

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热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空间用于与排烟通道相互连通;热量收集器,安装于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热量收集器包括收集基座和集热棒,所述收集基座的内部形成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热交换通道,所述收集基座上还形成有一热交换表面,所述集热棒伸入至热交换空间,所述集热棒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集热棒的端部与所述热交换表面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收集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呈对称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集热棒伸入至所述热交换空间且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集热棒的端部形成设定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空间中且位于所述设定间隙的上方以及所述设定间隙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一侧向开口和第二侧向开口,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集热棒分别从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开口伸入至所述热交换空间,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收集基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开口的位置且两个所述热量收集器的收集基座分别封闭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对着所述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二连接口对着所述第二分流板,所述热量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烟囱管和第二烟囱管,所述第一烟囱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利方昌春杨武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