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554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是将医用海绵覆盖于创面上方,用聚胺甲酸乙酯贴膜密闭后,从A硅胶管中流出的分物在负压源的作用下被引流至引流瓶中;B硅胶管连接起引流瓶与引流控制器之间,在引流控制器的不同引流工作方式实现分泌物从创面处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形成一个密闭的真空环境,在负压源提供的动力以及引流瓶的配合下,整体形成并维持一定的负压力,通过真空表可以调节负压力的大小,医用海绵以及这个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引流整个创面产生的分泌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包括有负压源(400)、医用敷料(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控制器(100)、引流瓶(200)、A硅胶管(500)、B硅胶管(600)和C硅胶管(700);负压源(400)与引流控制器(100)之间连接有C硅胶管(700);引流控制器(100)与引流瓶(200)之间连接有B硅胶管(600);创面(300A)上覆盖有医用敷料(300),在创面(300A)与医用敷料(300)之间插入A硅胶管(500)的一端,A硅胶管(500)的另一端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PC817芯片(U2)、三极管Q100、继电器JQX-115F;采用单片机U1的23引脚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光电耦合器U2,并给三极管Q100的基极提供电流,通过三极管Q100的集电极放大电流后经继电器驱动电磁阀的通断。在本专利技术中,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了整个负压引流系统的吸或停的工作。单片机U1的23引脚与光电耦合器U2的2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1引脚经电阻R7后接+12V电源,光电耦合器U2的3引脚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100的基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4线脚接地;三极管Q100的基极与三极管Q100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9,且三极管Q10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0的集电极与继电器U3的2引脚连接;继电器U3的1引脚与2引脚之间并联有二极管D3,且1引脚接+12V电源,3引脚和4引脚接地,5引脚与电磁阀连接。连接在引流瓶(200)上;所述引流控制器(100)包括有壳体(1)、前盖板(2)、电磁阀(3)和引流控制电路板(4);其中:壳体(1)的侧面板(1A)上设有A通孔(1B)和B通孔(1C),A通孔(1B)用于电磁阀(3)的B阀头(3B)穿过,B通孔(1C)用于螺钉穿过该B通孔(1C)后将引流控制电路板(3)与壳体(1)的侧面板(1A)实现固定;壳体(1)的底面板(1D)上设有A安装孔(1E)和B安装孔(1F);前盖板(2)上设有A矩形孔(2A)、B矩形孔(2B)、C矩形孔(2C)、C通孔(2D)、D通孔(2E)和E通孔(2F);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为平行设置;C通孔(2D)和D通孔(2E)为平行设置;C通孔(2D)和D通孔(2E)布置在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与E通孔(2F)之间;A矩形孔(2A)用于放置停止引流按键(13),B矩形孔(2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均远胡磊方礼明黄楠卞庆武康梁于兵姚腾州吕振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