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自适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23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折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弯机自适应系统,包括活动梁以及驱动活动梁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活动梁的两端,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机自适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折弯机
,具体涉及一种折弯机自适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电动伺服折弯机通常采用滚珠丝杠与活动梁铰接,并加以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导向装置做为限位及导向

在遇到模具磨损

高度不一致等情况,由于活动梁两侧不可调节,就会造成折弯角度等精度超差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对于活动梁两侧的垂直高度不一致的调节方式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方式,主要是活动梁中间先放置水平仪,再用手动逐步的转动两侧的电机丝杠,使活动梁两侧处于水平,这种方式非常的耗费时间,另外,就算当时调节好了,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当模具磨损时也会出现活动梁左右两侧垂直高度不一致的情况,多数厂家对于这种情况都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自适应系统,可以对活动梁两侧自动调节,保持滚珠丝杠处于竖直状态,活动梁两侧处于水平,不受到弯矩及带来的机械损伤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弯机自适应系统,包括活动梁以及驱动活动梁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活动梁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

轴承模块

套筒

马鞍固定块

传动轴

球面端盖

滚珠丝杠和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固定在折弯机框架上,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滚珠丝杠的上端固接,所述滚珠丝杠穿过轴承模块中的轴承并于其配合,所述轴承模块与折弯机框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滚珠丝杠与丝杠套配合,所述丝杠套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配合,丝杠套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套筒固定在一起,滚珠丝杠转动,带动套筒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梁的两端设有套筒安装槽,套筒位于套筒安装槽内,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有球面端盖,所述球面端盖的底部设有弧形槽,套筒安装槽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弧形槽配合的马鞍固定块,所述马鞍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活动梁的上部;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活动梁,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球面端盖底部两侧固接,连杆的下端穿过传动轴与碟簧连接并用螺母限位

[0005]优选地,所述滚珠丝杠的下端固定有缓冲块

[0006]优选地,所述套筒与套筒安装槽之间留有间隙

[0007]优选地,所述马鞍固定块的截面呈
U
形,插在活动梁上,一侧用螺丝与活动梁紧固,马鞍固定块的上部为弧形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活动梁的两侧设有定位导向块和导向轮,导向轮和定位导向块都安装在折弯机的框架两侧,定位导向块为两个与活动梁两侧滑动配合,导向轮与活动梁外侧滑动配合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多种零件配合具有结构简单,对加工精度要求较低,装配难度低

成本低廉

采用自适应驱动系统可以实现活动梁左右两侧垂直高度的自
由调节,对于模具磨损

模具混用等复杂工况依然可以保证折弯件的精度,大大的节省了操作人员的调试机床

更换模具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去除套筒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球面端盖与马鞍固定块的装配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球面端盖与马鞍固定块的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梁与驱动机构安装后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梁与驱动机构安装后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导向块和机械限位块与活动梁之间的位置图;图9为本装置安装在折弯机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
10
为本装置安装在折弯机框架上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折弯机自适应系统,包括安装在活动梁
150
两端的驱动机构,所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
10、
轴承模块
20、
套筒
30、
马鞍固定块
40、
传动轴
50、
球面端盖
80、
滚珠丝杠
100
和动力电机
120
;所述动力电机固定在折弯机框架上,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滚珠丝杠的上端固接,所述滚珠丝杠穿过轴承模块中的轴承并于其配合,轴承模块
20
与折弯机框架固定,所述滚珠丝杠与丝杠套
170
配合,所述丝杠套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配合,丝杠套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套筒固定在一起,如图3所示,为去除了套筒的示意图,套筒的上部与丝杠套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滚珠丝杠转动,带动丝杠套以及套筒上下移动

[0013]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梁的两端设有套筒安装槽
110
,套筒位于套筒安装槽内,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有球面端盖
80
,所述球面端盖的底部设有弧形槽
140
,球面端盖
80
可以实现防尘

降低噪音的功能

套筒安装槽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弧形槽配合的马鞍固定块;如图4和图5所示,马鞍固定块的截面呈
U
形,插在活动梁上,一侧用螺丝与活动梁紧固,马鞍固定块的上部带弧度,与球面端盖上的弧形槽滑动配合,上部的套筒需要调节时, 套筒相对于活动梁会发生偏转,如图1所示,球面端盖底部就会相对于马鞍固定块上面的弧度发生偏移,也就是说套筒以传动轴为轴心发生左右的偏转,从而实现活动梁两侧都能够调节的目的

[0014]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活动梁,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球面端盖底部两侧固接,连杆的下端穿过传动轴与碟簧连接并用螺母限位

轴承模块和动力电机都是固定在折弯机框架
160
上的,所以二者保持不动,动力电机提供动力,带动滚珠丝杠转动,滚珠丝杠驱动丝杠套上下移动,由于丝杠套是固定在套筒内部的,所以带动套筒上下移动,又由于套筒的底部固定球面端盖,而球面端盖底部两侧又通过连杆以及传动轴与活动梁固定在一起,所以当套筒向下移动时,套筒底部的球面端盖压着马
鞍固定块,而马鞍固定块又与活动梁固接,所以套筒向下移动时就会带动活动梁的移动

当套筒向上移动时,就会通过活动梁两侧的传动轴

连杆和碟簧带动活动梁向上移动

[0015]球面端盖的球面是半球面,所以活动梁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的自由调节,如图1左面所示,也就是说,球面端盖可以围绕着马鞍固定块左右的小幅度摆动,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折弯机自适应系统,包括活动梁以及驱动活动梁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活动梁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

轴承模块

套筒

马鞍固定块

传动轴

球面端盖

滚珠丝杠和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固定在折弯机框架上,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滚珠丝杠的上端固接,所述滚珠丝杠穿过轴承模块中的轴承并于其配合,所述轴承模块与折弯机框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滚珠丝杠与丝杠套配合,所述丝杠套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配合,丝杠套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套筒固定在一起,滚珠丝杠转动,带动套筒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梁的两端设有套筒安装槽,套筒位于套筒安装槽内,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有球面端盖,所述球面端盖的底部设有弧形槽,套筒安装槽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弧形槽配合的马鞍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百超天津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