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97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包括气囊,气体传送轴和气泵,气囊包括保持架和气囊外罩,气体传送轴套装于一气体导通套内,气体导通套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气体导通套与气体传送轴之间密封连接;抛光工具还包括盛装有抛光液的注液装置和一接液装置;接液装置包括固接于气体传送轴上的接液盘和多根输送抛光液的输液管,接液盘上设有环形接液槽和连通接液槽和输液管的液流通道;接液槽对准注液装置的注液喷嘴,注液喷嘴与接液槽密封连接;气囊外罩上均匀分布有一系列的出液孔,出液孔与输液管的出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抛光过程中的自动添加抛光液、磨粒主动分配和磨屑自动处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
技术介绍
抛光件应用于工业场合之前,为获取平滑、均勻、高质量的表面,需对其进行抛光处理。手工抛光方式作业环境差、工作效率低、表面质量不稳定;传统刚性抛光方式接触碰 撞、曲面适应性差。机器人辅助气囊抛光技术充分发挥橡胶气囊柔性可调和机器人辅助的 优势,实现模具行业自由曲面抛光的精密、高效和自动化。目前常用的气囊抛光方式有将氧化铈抛光液(磨粒)添加到抛光头和工件之间; 将研磨膏(磨粒)涂抹在抛光布表面。前一种方法的缺点气囊与工件是紧密接触;高速旋 转的气囊的周边速度大。以上两点都会使磨粒不易渗入,造成抛光效率低。后一种方法的 缺点1、离线更换研磨膏和抛光布时间较长,降低了抛光效率;2、研磨膏的粘性大,磨屑易 粘附在抛光布上,不易处理,降低了磨粒的有效参与率;3、手动添加研磨膏,在一定的程度 上涂抹不均勻,影响抛光面品质;4、磨粒受气囊旋转影响,处于被动分布状态,影响抛光面 品质。在气囊抛光中,可采用抛光液代替研磨膏。由于以上两种方法在抛光过程中的缺陷, 设计和开发一种磨粒主动分配的气囊抛光方法是一项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在抛光过程中的自动添加抛光 液、磨粒主动分配和磨屑自动处理的气囊抛光工具。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包括气囊,气体传送轴和气泵,所述的气囊包括 保持架和气囊外罩,所述的气囊外罩密封安装于所述的保持架的一端,所述的保持架呈中 空结构;所述的气体传送轴呈半空心轴,所述的气体传送轴的空心段与所述的保持架的另 一端连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的实心端与一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套装于 一气体导通套内,所述的气体导通套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气泵的出气口连通, 所述的气体导通套与所述的气体传送轴之间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工具还包括盛装有抛光液的注液装置和一接液装置;所 述的接液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的气体传送轴上的接液盘和多根输送抛光液的输液管,所述 的接液盘上设有环形接液槽和连通接液槽和输液管的液流通道;所述的接液槽对准所述的 注液装置的注液喷嘴,所述的注液喷嘴与所述的接液槽密封连接;所述的气囊外罩上均勻 分布有一系列的出液孔,所述的出液孔与所述的输液管的出口连通。进一步,在气囊的圆弧表面,位于同一纬度的出液孔为列出液孔,一列出液孔呈一 个完整的圆;位于同一经度方向的出液孔为一行出液孔,相邻行的出液孔的孔位相错。进一步,每根输液管上设有控制其内液体流量的电磁阀,所述的输液管包括与所 述的液流通道连接的第一软管,与所述的出液孔连通的第二软管,和连通所述的第一、第二 软管的硬管,所述的第二软管通过Y型分流管分别于两个出液孔连通。进一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上固接有固定所述的硬管的连接架,所述的气体传送 轴与输液管套接于一保护套内。进一步,所述的气体导通套通过溢流阀与所述的气泵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气囊外罩为一抛光布,所述的抛光布上涂覆有粘性磨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将气囊表面的出液孔分组,每一组出液孔通入一种抛光液。 抛光液从固定不动的注液装置输送到跟随气体传送轴转动的接液装置中,再由硬管输送到 第二软管,经分流管、最后从出液孔输出,抛光液散布于气囊表面,磨粒随抛光液散布在气 囊表面。每个输液管通过各自的电磁阀控制,可以向气囊表面提供不同浓度、不同流量的 抛光液,实现磨粒主动分配;结合气囊内部压力,抛光工具与工件不同的接触深度,抛光工 具不同的姿态,进给速度,选择管道供给一定量浓度的抛光液,可提高抛光面品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电磁阀对抛光液的流量、压力的控制,能够实现磨粒分配的在线控制;(2)通过对抛光液供给浓度和供给位置的控制,可实现磨粒主动分配,有助于获得 高的面形精度,提高抛光面品质;(3)通过对抛光液供给的在线控制,无需离线更换研磨膏,提高抛光效率;(4)由于抛光液粘性小、流动性好,抛光时可以自动清理磨屑,可提高磨粒的有效 参与率和抛光布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包括气囊,气体传送轴2和气泵,所述的气囊包 括保持架11和气囊外罩12,所述的气囊外罩12密封安装于所述的保持架11的一端,所述 的保持架11呈中空结构;所述的气体传送轴2呈半空心轴,所述的气体传送轴2的空心段 与所述的保持架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2的实心端与一旋转驱动机构3连 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2套装于一气体导通套内,所述的气体导通套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 孔与所述的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的气体导通套与所述的气体传送轴2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抛光工具还包括盛装有抛光液的注液装置4和一接液装置5 ;所述的接液 装置5包括固接于所述的气体传送轴上的接液盘和多根输送抛光液的输液管,所述的接液 盘上设有环形接液槽51和连通接液槽51和输液管的液流通道52 ;所述的接液槽51对准 所述的注液装置4的注液喷嘴41,所述的注液喷嘴41与所述的接液槽51密封连接;所述 的气囊外罩12上均勻分布有一系列的出液孔13,所述的出液孔13与所述的输液管的出口 连通。在气囊的圆弧表面,位于同一纬度的出液孔13为列出液孔,一列出液孔13呈一个完整的圆;位于同一经度方向的出液孔13为一行出液孔,相邻行的出液孔13的孔位相错。每根输液管上设有控制其内液体流量的电磁阀,所述的输液管包括与所述的液流通道52连接的第一软管61,与所述的出液孔13连通的第二软管62,和连通所述的第一、第 二软管61、62的硬管63,所述的第二软管62通过Y型分流管64分别于两个出液孔13连所述的气体传送轴2上固接有固定所述的硬管63的连接架7,所述的气体传送轴 2与输液管套接于一保护套8内。所述的气体导通套通过溢流阀与所述的气泵连接。所述的气囊外罩12为一抛光布,所述的抛光布上涂覆有粘性磨粒。保持架11包括抛光头外罩、抛光头内罩,抛光头外罩与所述的抛光内罩通过螺纹 固接,抛光头外罩通过螺纹与气体传动轴固接,抛光布通过卡箍与所述的抛光头外罩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将气囊表面的出液孔13分组,每一组出液孔通入一种抛光 液。抛光液从固定不动的注液装置4输送到跟随气体传送轴2转动的接液装置5中,再由 硬管63输送到第二软管62,经分流管64、最后从出液孔13输出,抛光液散布于气囊表面, 磨粒随抛光液散布在气囊表面。每个输液管通过各自的电磁阀控制,可以向气囊表面提供不同浓度、不同流量的 抛光液,实现磨粒主动分配;结合气囊内部压力,抛光工具与工件不同的接触深度,抛光工 具不同的姿态,进给速度,选择管道供给一定量浓度的抛光液,可提高抛光面品质。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 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权利要求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包括气囊,气体传送轴和气泵,所述的气囊包括保持架和气囊外罩,所述的气囊外罩密封安装于所述的保持架的一端,所述的保持架呈中空结构;所述的气体传送轴呈半空心轴,所述的气体传送轴的空心段与所述的保持架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主动分配磨粒的气囊抛光工具,包括气囊,气体传送轴和气泵,所述的气囊包括保持架和气囊外罩,所述的气囊外罩密封安装于所述的保持架的一端,所述的保持架呈中空结构;所述的气体传送轴呈半空心轴,所述的气体传送轴的空心段与所述的保持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的实心端与一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气体传送轴套装于一气体导通套内,所述的气体导通套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的气体导通套与所述的气体传送轴之间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工具还包括盛装有抛光液的注液装置和一接液装置;所述的接液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的气体传送轴上的接液盘和多根输送抛光液的输液管,所述的接液盘上设有环形接液槽和连通接液槽和输液管的液流通道;所述的接液槽对准所述的注液装置的注液喷嘴,所述的注液喷嘴与所述的接液槽密封连接;所述的气囊外罩上均匀分布有一系列的出液孔,所述的出液孔与所述的输液管的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时鸣刘大亮陈伟强张才杜学山陈国达许亚敏金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