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
,具体地涉及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气井生产过程,通常面临一种实际需求:当气井生产到某个目标时间时,其目标产气量是多少
。
为分析这个问题,需将气井生产分成不同阶段来进行研究,气井实际生产过程通常可分为稳产和递减两大阶段:当气井处于稳产阶段时,只要目标时间仍属于递减期内,那目标产气量仍等于稳产气量;当气井处于递减阶段时,由于递减分析的不可控性,导致预测递减阶段的目标产气量存在一定难度
。
[0003]气井实际过程中,稳产阶段通常持续较短,然后气井进入自然递减阶段,并将长期处于递减阶段,为此,在已知目标时间预测目标产气量时,不能忽略递减阶段
。
采用现有气井递减分析理论容易出现多解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气井的全阶段产能方程,建立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同时预测稳产阶段和递减阶段的目标产气量,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步骤1:计算拟压力
ψ
(p)
及压力转换表皮的初始值
S
p
(i)
;通过下式
(2)
式中:
ψ
(p)
为压力
p
对应的拟压力,
MPa2/mPa
·
s
;
a
为
μ
(p)Z(p)
‑
p2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一系数,无量纲;
b
为
μ
(p)Z(p)
‑
p2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二系数,无量纲;
p
为压力,
MPa
;
p0为参考压力,
MPa
;
μ
(p)
为压力
p
对应的气体粘度,
mPa
·
s
;
Z(p)
为压力
p
对应的偏差系数,无量纲;当
p
取值
p
i
、p
wf
(1)、p
wf*
时,计算得到拟原始地层压力
ψ
(p
i
)、p
wf
(1)
时的拟井底流压
ψ
(p
wf
(1))、p
wf*
时的拟井底流压
ψ
(p
wf*
)
;计算压力转换表皮的初始值
S
p
(i)
;通过下式
(4)
式中:
S
p
(i)
为压力转换表皮的初始值,无量纲;
p
sc
为标准压力,
MPa
;
Z
sc
为标准偏差系数,无量纲;
T
sc
为标准温度,
K
;
T
为储层温度,
K
;
K
为储层渗透率,
10
‑3μ
m2;
h
为储层厚度,
m
;
ψ
(p
i
)
为拟原始地层压力,
MPa2/mPa
·
s
;
p
i
为原始地层压力,
MPa
;
ψ
(p
wf
(1))
为
p
wf
(1)
时的拟井底流压,
MPa2/mPa
·
s
;
p
wf
(1)
为
t
=1时的井底流压,
MPa
;
q
sc
(1)
为
t
=1时的井口产气量,
m3/d
;计算得到压力转换表皮的初始值
S
p
(i)
;步骤2:计算递减阶段开始时间
t
*
;
(1)
设置
t
取值范围为
[1,t
T
]
;其中,
t
为生产时间,
d
;
t
T
为目标生产时间,
d
;
t
*
为递减阶段开始时间,
d
;
(2)
采用物质平衡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生产时间
t
的取值从1逐一增大到目标生产时间
t
T
,通过下式
(6)
式中:为
t
时的平均地层压力,
MPa
;
Z
r
(t)
为对应的偏差系数,无量纲;
Z
i
为
p
i
对应的偏差系数,无量纲;
G
为气井控制储量,
m3;
q
sc*
为稳产阶段的产气量,
m3/d
;计算得到对应的通过下式
(11)
式中:
A
为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一系数,无量纲;
B
为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二系数,无量纲;计算得到对应的平均地层压力绘制物质平衡方程的曲线;
(3)
采用产能方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生产时间
t
的取值从1逐一增大到目标生产时间
t
T
,通过下式
(7)
式中:为
t
时的拟平均地层压力,
MPa2/mPa
·
s
;
ψ
(p
wf*
)
为
p
wf*
时的拟井底流压,
MPa2/mPa
·
s
;
p
wf*
为递减阶段的井底流压,
MPa
;
t
D
为无因次生产时间,
t
D
=
t/1
,
t
D
>0
,无量纲;计算得到对应时的拟平均地层压力令
(3)
式中的则
(3)
式中的通过下式
(3)
计算得到对应的平均地层压力绘制产能方程的曲线;
(4)
技术研发人员:倪军,张磊,辛翠平,刘鹏,宋珈萱,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