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扣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81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0
一种子母扣组件及车辆,子母扣组件绕一轴线旋转对称,包括:子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导向部,导向部的外径沿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导向部之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处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部之与所述导向部连接的一端处的外径,导向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边沿与轴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母扣组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子母扣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领域的高速发展,连接器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类连接器种类也越来越多

在面临成本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汽车上的一些紧固件由塑胶类连接紧固件代替传统的金属类连接紧固件,子母扣随之产生

[0003]在实际应用中,举例而言,子母扣需要在配合连接后再与钣金件等组装,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子母扣在配合连接后的初始状态下,在子扣件
100
和母扣件
200
的配合面上,母扣件
200
相对于子扣件
100
的外侧面外凸,子扣件
100
的端部与母扣件
200
的端部存在较大的断差,子母扣的断差部分容易与钣金件碰撞而使得在组装过程产生阻塞感,不仅影响组装效率,还可能造成组装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母扣组件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子母扣的结构影响组装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子母扣组件,所述子母扣组件绕一轴线旋转对称,所述子母扣组件包括:
[0007]子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导向部的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导向部之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与所述导向部连接的一端处的外径,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沿与所述轴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S1

[0008]母扣,所述母扣开设有沿所述轴线延伸且贯穿自身的插孔,所述母扣包括主体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主体的端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沿与所述轴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S2
,满足:
S1≥S2。
[0009]在导向部和卡接部的抵接面所在平面上,卡接部不会相对于导向部外凸,而是与导向部的边沿齐平或位于导向部的内侧,因此卡接部不具有相对于导向部外凸的断差,在子母扣组件与待连接件装配的过程中,卡接部之与导向部抵接的一端不易造成阻碍,减少了装配时的阻塞感

[0010]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外径沿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至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逐渐增大,方便与导向部配合,减少子母扣组件在与待连接件装配过程中的阻力

[0011]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外侧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导向部的外侧
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在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抵接的情况下,卡接部的外侧面与导向部的外侧面平行或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2]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子扣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环绕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中心轴设置,所述卡接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卡接部

[0013]子母扣组件的配合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在第一连接状态,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抵接,子母扣组件在第一连接状态下插设于安装孔内;通过向子扣1施加外力,使卡接部嵌设于卡接槽并被卡接槽限位,外力方向沿轴向方向从第三连接部指向导向部,此时子母扣组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母扣相对于第一连接状态向外张开,与安装孔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从而使子母扣组件牢固地固定于安装孔内

[0014]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沿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第二连接部用于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前进行过渡,在从第一连接状态转换到第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卡接部沿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逐渐向外张开,最终嵌入卡接槽内

[0015]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的情况下,所述卡接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均具有间隔,使卡接部在第一连接状态下不与子扣产生作用力,防止卡接部因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抵接而外扩或具有外扩趋势,避免在与待连接件的安装孔装配的过程中与安装孔内壁产生干涉

影响装配效率

[0016]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母扣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所述子扣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
[0017]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的情况下,所述底座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表面抵接,防止子母扣组件在安装孔中过度插入

[0018]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子扣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同轴连接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相对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侧面外凸;
[0019]在所述卡接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卡接槽的情况下,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底座抵接,在卡接部受到卡接槽限位作用的前提下,止挡部进一步限定了子扣的运动,防止子扣从插孔中脱离,提高了子扣与母扣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0]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圆倒角

在从第一连接状态转换到第二连接状态的过程中,方便卡接部沿圆倒角顺畅地嵌入卡接槽中,同时防止卡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产生碰撞或划伤

[00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待连接件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子母扣组件,所述待连接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子母扣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0022]本技术提供的子母扣组件及车辆,第一表面与轴线的第一距离
S1
大于或等于第二表面的边沿与轴线的第二距离
S2
,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抵接的情况下,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边沿的内侧,即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之靠近轴线的一侧,在子扣与母扣的配合面上,卡接部位于导向部靠近轴线的一侧,消除了卡接部相对于导向部的外凸断差,使得子母扣组件在与待连接件装配的过程中,卡接部不会因外凸断差而与待连接件碰撞,消除
了子母扣组件与待连接件的组装阻塞感,提高了组装效率和组装效果,降低了组装异常风险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子母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母扣组件绕一轴线旋转对称,所述子母扣组件包括:子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导向部的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导向部之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与所述导向部连接的一端处的外径,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沿与所述轴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S1
;母扣,所述母扣开设有沿所述轴线延伸且贯穿自身的插孔,所述母扣包括主体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主体的端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沿与所述轴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S2
,满足:
S1≥S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外径沿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至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母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外侧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导向部的外侧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环绕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向荣张国强曹阳彭梦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