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挡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648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侧挡玻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挡玻璃AR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的
,特别是
AR
膜的



技术介绍

[0002]AR

(Anti

Reflection Glass)
,即抗反射增透膜,能够提高玻璃或屏幕的透光率,同时降低玻璃或屏幕的反射率

随着
AR
膜技术应用领域的增加,未来
AR
产品将逐渐成为车载产品市场的主流,因此
AR
膜的开发和生产是大势所趋

现有
A
汽车前挡风玻璃
R
膜透过率较高,基本没有隔热及保护隐私的功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底涂层和下底涂层,所述下底涂层的底部依次设有下
IM
层和高温保护膜,所述上底涂层的表面依次设有上
IM


打底层

第一金属钛层

第一氧化铌层

第二金属钛层

第二氧化铌层

二氧化硅层和
>AF


[0005]作为优选,所述基材层为
PET
层或透明
PI
层或
TAC
层或
COP
层或
PC


[0006]作为优选,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
5.7

250um
,高温保护膜的厚度为
30

188um
,第一金属钛层和第二金属钛层的厚度为1‑
30nm
,第一氧化铌层的厚度为5‑
150nm
,第二氧化铌层的厚度为1‑
40nm
,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
30

100nm

AF
层的厚度为2‑
80nm。
[0007]作为优选,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
100um
,高温保护膜的厚度为
120um
,第一金属钛层和第二金属钛层的厚度为
10nm
,第一氧化铌层的厚度为
70nm
,第二氧化铌层的厚度为
20nm
,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
70nm

AF
层的厚度为
40nm。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
IM
层下
IM
层均由丙烯酸树脂涂布液涂布而成,上
IM
层的涂布厚度为
40

320nm
,下
IM
层的涂布厚度为
0.3

3.9um。
[0009]作为优选,所述打底层为
SiO2层或
Si
层或
MgF2层或
SiO
层或
HfO2层或
SnO2层或
Y2O3层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a)
在基材层的双面通过涂布工艺涂布上底涂层和下底涂层;
[0012](b)
在上底涂层和下底涂层的双面通过涂布工艺涂布上
IM
层和下
IM
层;
[0013](c)
在下
IM
层的底部贴合高温保护膜;
[0014](d)
在上
IM
层的表面通过磁控喷射工艺镀打底层;
[0015](e)
在打底层的表面通过磁控喷射工艺依次镀第一金属钛层

第一氧化铌层

第二金属钛层和第二氧化铌层;
[0016](f)
在第二氧化铌层的表面通过磁控喷射工艺镀二氧化硅层;
[0017](g)
在二氧化硅层的表面涂覆一层
AF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磁控喷射工艺依次镀金属钛层和氧化铌层,并在氧化铌层的表面镀二氧化硅层,在保证反射较低的情况下,降低
AR
膜的透过率,可以应用于汽车侧挡及后档玻璃,本专利技术的全光透过率为
20

35
%,车内部全波段
380

780nm
的反射率在
1.0
%以下,
400

700nm
的反射率在
0.6
%以下,外部反射
25
%左右,具有一定的隔热及隐私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0019]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实施例1的反射及透过曲线示意图;
[0022]图3是对比例1的反射及透过曲线示意图;
[0023]图4是对比例2的反射及透过曲线示意图;
[0024]图5是对比例3的反射及透过曲线示意图

[0025]图中:1‑
基材层
、2

上底涂层
、3


IM

、4

打底层
、5

第一金属钛层
、6

第一氧化铌层
、7

第二金属钛层
、8

第二氧化铌层
、9

二氧化硅层
、10

AF

、11

下底涂层
、12


IM

、13

高温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参阅图1,一种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底涂层2和下底涂层
11
,所述下底涂层
11
的底部依次设有下
IM

12
和高温保护膜
13
,所述上底涂层2的表面依次设有上
IM
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
(1)
,所述基材层
(1)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底涂层
(2)
和下底涂层
(11)
,所述下底涂层
(11)
的底部依次设有下
IM

(12)
和高温保护膜
(13)
,所述上底涂层
(2)
的表面依次设有上
IM

(3)、
打底层
(4)、
第一金属钛层
(5)、
第一氧化铌层
(6)、
第二金属钛层
(7)、
第二氧化铌层
(8)、
二氧化硅层
(9)

AF

(1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
(1)

PET
层或透明
PI
层或
TAC
层或
COP
层或
PC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其特征在于:基材层
(1)
的厚度为
5.7

250um
,高温保护膜
(13)
的厚度为
30

188um
,第一金属钛层
(5)
和第二金属钛层
(7)
的厚度为1‑
30nm
,第一氧化铌层
(6)
的厚度为5‑
150nm
,第二氧化铌层
(8)
的厚度为1‑
40nm
,二氧化硅层
(9)
的厚度为
30

100nm

AF

(10)
的厚度为2‑
80n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挡玻璃
AR
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
(1)
的厚度为
100um
,高温保护膜
(13)
的厚度为
120um
,第一金属钛层
(5)
和第二金属钛层
(7)
的厚度为
10nm
,第一氧化铌层
(6)
的厚度为
70nm
,第二氧化铌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毓康陈超王志坚陈涛赵飞冯燕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