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57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包括: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底端四角处的万向轮,开设于所述壳体顶端中部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方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角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及高度调节机构,在需要调节时,经过第一电机的运行,使其第一齿轮驱使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实现了将监控本体进行角度的调节,以及第二电机的运行,能够使套筒在丝杆的外部上下移动,同时四个伸缩杆的拉伸及缩动,能够使监控本体稳固地实现高度的调整,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在使用时支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调节结构
,具体是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安防机器人又称安保机器人,是半自主

自主或者在人类完全控制下协助人类完成安全防护工作的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立足于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用来解决安全隐患

巡逻监控及灾情预警等;用来解决安全隐患

巡逻监控及灾情预警等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0003]现有的可参考授公告号为:
CN213439654U
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安防机器人的高度调节结构,本技术设计合理,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对安防机器人的高度进行双倍向上调节,降低死角拍摄区域,提高调节效率,且可将本装置移动至其他安防机器人上使用,提高适用范围,有利于使用

[0004]现有的机器人调节结构使用的摄像头的高度一般是固定的,在使用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摄像头的高度及角度,以至于机器人不能对高处和远处进行拍摄处理,由此降低了机器人的实用性,且设置的监控设备由于未设置有防护机构,以至于当上方出现东西砸落时,易于使监控设备产生损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其不便于调节及防护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包括:
[0008]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底端四角处的万向轮,开设于所述壳体顶端中部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方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上方的高度调节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顶端中部的监控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方的防护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左侧的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第一齿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底端中部的转动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柱顶端的第二齿轮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顶端中部的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丝杆,套设于所述丝杆外部的套筒,其套筒顶端与支撑座的底端连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顶端四角处的第一伸缩杆,其四个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支撑座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与丝杆的外表面相互匹
配的螺纹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及套筒均贯穿至开口内侧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顶端四角处的支柱,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支柱顶端的支撑台,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台顶端的一组第二伸缩杆,其一组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防护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套设于一组所述第二伸缩杆外部的弹簧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组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为等距设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
本技术,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及高度调节机构,在需要调节时,经过第一电机的运行,使其第一齿轮驱使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实现了将监控本体进行角度的调节,以及第二电机的运行,能够使套筒在丝杆的外部上下移动,同时四个伸缩杆的拉伸及缩动,能够使监控本体稳固地实现高度的调整,进而便于使机器人可以较好地拍摄处理,提高了机器人的实用性

[0018]2、
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在使用时支柱

支撑台

第二伸缩杆

防护板及弹簧的配合,能够使监控本体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以防监控本体受到砸击而产生损坏,便于监控本体较好的使用,提高了监控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中壳体内部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中图4的
A
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
1、
壳体;
2、
万向轮;
3、
开口;
4、
支撑座;
5、
角度调节机构;
501、
第一电机;
502、
第一齿轮;
503、
转动柱;
504、
第二齿轮;
6、
高度调节机构;
601、
第二电机;
602、
丝杆;
603、
套筒;
604、
第一伸缩杆;
7、
监控本体;
8、
防护机构;
801、
支柱;
802、
支撑台;
803、
第二伸缩杆;
804、
防护板;
805、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包括:
[0026]壳体 1
,固定连接于壳体1底端四角处的万向轮 2
,开设于壳体1顶端中部的开口 3
,设置于壳体1上方的支撑座 4
,设置于壳体1内部底端的角度调节机构 5
,设置于壳体1内部上方的高度调节机构 6
,固定安装于支撑座4顶端中部的监控本体7,设置于支撑座4上方的防护机构8;
[0027]该设备中,设置的角度调节机构5及高度调节机构6,实现了监控本体7的高度及角
度的调整,能够使监控本体7更好的调节至合适的位置拍摄,以及设置的防护机构8能够在使用时起到较好的防护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1)
,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1)
底端四角处的万向轮
(2)
,开设于所述壳体
(1)
顶端中部的开口
(3)
,设置于所述壳体
(1)
上方的支撑座
(4)
,设置于所述壳体
(1)
内部底端的角度调节机构
(5)
,设置于所述壳体
(1)
内部上方的高度调节机构
(6)
,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4)
顶端中部的监控本体
(7)
,设置于所述支撑座
(4)
上方的防护机构
(8)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
(5)
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
(1)
内部左侧的第一电机
(501)
,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501)
输出端的第一齿轮
(502)
,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1)
内部底端中部的转动柱
(503)
,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柱
(503)
顶端的第二齿轮
(50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
(502)
与第二齿轮
(504)
之间为啮合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
(6)
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504)
顶端中部的第二电机
(601)
,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
(6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爵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