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831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系统,尤其是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包括棚体,棚体内设置有温控风机和蓄热水模块墙体,蓄热水模块墙体包括中空框架,中空框架内设有多个内部装有水蓄热体的水囊,水囊上表面开设有单向通气阀,每个水囊内的水蓄热体通过输气管道与温控风机的出气端连通,温控风机的进气端通过吸热管道与棚体内空气连通,前弧形顶的保温膜上开设有能开合的放风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热系统,尤其是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农业

工业等方面,尤其是种植业,需要用到水蓄热系统,现有的水蓄热技术分为主动蓄热和被动蓄热,主动蓄热一般要用到水泵

水池

水管

各类水阀等零部,不但泄漏点的环节较多,而且成本也较高

被动蓄热一般以水容器装满水接收太阳辐射热为主,但由于水的冷热相关水的密度,会产生容器内冷热水分层问题,冷热不均匀的现象能维持相对较长时间,在没有对流的情况下,水的热传导很慢,所以被动蓄热蓄放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利用气泵技术,将空间内的热空气导入水蓄热体内,使热气泡打破水蓄热体分层,形成水蓄热体内部的独立内循环,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蓄放热效率高,便于调节棚内温度,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绿色环保,节省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包括带有保温层的棚体,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温控风机和蓄热水模块墙体,所述蓄热水模块墙体包括中空框架,所述中空框架内设有多个内部装有水蓄热体的水囊,所述水囊上表面开设有单向通气阀,使水囊内部的气体可以排出,水囊外部的气体不能进入水囊内部,所述每个水囊内的水蓄热体通过输气管道与所述温控风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温控风机的进气端通过吸热管道与所述棚体内空气连通

[0006]根据本技术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蓄热水模块墙体包括中空框架,所述中空框架内设有多个水囊,结构简单易得,维护方便且安全,节省成本

温控风机可设置多个,多个温控风机连通的吸热管道的进气口均匀分布在棚体内不同段,温控风机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道与水蓄热体连通,白天,将棚体上的保温层卷起,棚体内部可通过温室效应维持棚内所需温度,当棚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温控风机自动停止工作,棚内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温控风机自动启动,通过吸热管道和输气管道将棚体内多余的热量导入水囊内的水蓄热体,由于输气管道的出气口直接通入水蓄热体内部,热空气呈热气泡形式扰动被动蓄热的水蓄热体,实现水蓄热体内循环,使水蓄热体内部温度场分布均匀,达到效率蓄热的目的

晚上,外部气温较低,将棚体上的保温层放下,蓄热水模块墙体释放的热量可保证棚体内所需温度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棚体由前弧形顶,后斜顶,后保温墙体及两侧壁组成,所述前弧形顶由弧形骨架与覆盖在弧形骨架上的保温膜组成,所述前弧形顶的保温膜上开设有能开合的放风口,所述前弧形顶上设置有可卷放的保温层,所述前弧形顶的凸面朝南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前弧形顶的凸面朝南设置,白天阳光能最长时间照进棚内

需要快速给棚体内降温或需要给棚体内透气时可卷起前弧形顶上的保温层,打开放风口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出气口一端铺设于所述水蓄热体的底部且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多个小孔沿着出气方向依次增大

[0010]根据本技术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输气管道出气口一端铺设于所述水蓄热体的底部且开设有多个小孔,热空气可通过所有小孔进入水蓄热体内,增大扰动液态蓄热体内部的面积,加快水蓄热体内循环,促进内部温度传导的速度,从而提高蓄热效率,多个小孔沿着出气方向依次增大,尺寸可根据出气量计算设计大小,使热空气从每个小孔均匀的进入液态蓄热体内,可进一步加快液态蓄热体内部温度传导的速度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吸热管道的吸气口位于所述棚体内的上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棚体内的热气体往上走,吸热管道的吸气口设置在棚体内的上部脊高高温空间,可快速将热气通过温控风机导入水蓄热体内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蓄热水模块墙体与后保温墙体相接接触,所述中空框架的下端与所述后保温墙体内侧地面的地基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框架与前弧形顶相对的面上覆盖有可移走的黑色保温层

[0014]根据本技术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黑色保温层有吸热保温的作用,在不需要蓄热水模块墙体放热的情况下,蓄热水模块墙体可通过黑色保温层被动的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促进水蓄热体蓄热,也避免蓄热水模块墙体的热量损失,储存更多的能量备用,需要蓄热水模块墙体放热的情况下,将黑色保温层移走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黑色保温层与前弧形顶相对的面上覆盖有集热涂层

[0016]根据本技术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集热涂层在阳光照射后吸热,可进一步提高蓄热水模块墙体蓄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蓄热水模块墙体内部切面示意图;
[0020]图3为输气管道出气口端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前弧形顶,2放风口,3保温棉被,4吸热管道,5风机,6蓄热水模块墙体,
61
中空框架,
62
水囊,7输气管道,
71
出气口,8单向通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包括带有保温层3的棚体,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温控风机5和蓄热水模块墙体6,所述蓄热水模块墙体6由中空框架
61、
中空框架
61
内设的多个水囊
62
及水囊
62
内部的水蓄热体组成,所述水囊
62
上表面开设有单向通气阀8,所述每个水囊
62
内的水蓄热体通过输气管道7与所述温控风机5的出气端
连通,所述温控风机5的进气端通过吸热管道4与所述棚内热空气连通

所述棚体由前弧形顶1,后斜顶,后保温墙体及两侧壁组成,所述前弧形顶1由弧形骨架与覆盖在弧形骨架上的保温膜组成,所述前弧形顶1的保温膜上开设有能开合的放风口2,所述前弧形顶1上设置有可卷放的保温层3,所述前弧形顶1的凸面朝南设置

[0024]在以上实施例中,温控风机5可设置多个,多个温控风机5连通的吸热管道4的进气口分布在棚体内不同段,温控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包括带有保温层
(3)
的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温控风机
(5)
和蓄热水模块墙体
(6)
,所述蓄热水模块墙体
(6)
包括中空框架
(61)
,所述中空框架内设有多个内部装有水蓄热体的水囊
(62)
,所述水囊
(62)
上表面开设有单向通气阀
(8)
,使水囊
(62)
内部的气体可以排出,水囊
(62)
外部的气体不能进入水囊
(62)
内部,所述每个水囊
(62)
内的水蓄热体通过输气管道
(7)
与所述温控风机
(5)
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温控风机
(5)
的进气端通过吸热管道
(4)
与所述棚体内空气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内循环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由前弧形顶
(1)
,后斜顶,后保温墙体及两侧壁组成,所述前弧形顶
(1)
由弧形骨架与覆盖在弧形骨架上的保温膜组成,所述前弧形顶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军刘旭峰邹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模久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