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极耳及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367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复合极耳,其包括极耳件以及金属件,金属件包括第一金属片以及两个第二金属片,两个第二金属片分别与第一金属片的两端连接,且位于第一金属片的同一侧,极耳件与第二金属片靠近第一金属片的一端连接,并向远离第二金属片的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极耳及极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
,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极耳及极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复合集流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层

高分子材料层以及金属层,然而,高分子材料层不具备导电性,为了使两层金属层之间互相导通,现有工艺通常采用双极耳复合的复合结构,来连接导通复合集流体的上下两层

[0003]例如,中国专利
ZL202221381474.1
公开了一种复合极耳,通过第一极耳的头部和第二极耳的头部叠放设置,来连接导通复合集流体的上下两层

然而这种头部叠放的结构会导致极耳外露在极片部分较厚,对电芯的体积造成影响,导致电芯的能量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极耳及极片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复合极耳包括极耳件以及金属件,金属件包括第一金属片以及两个第二金属片,两个第二金属片分别与第一金属片的两端连接,且位于第一金属片的同一侧,极耳件与第二金属片靠近第一金属片的一端连接,并向远离第二金属片的方向延伸

[000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极耳件包括第一极耳

第二极耳以及第三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均沿第二金属片的延伸方向设置,且第二极耳与第一金属片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金属件还包括第三金属片,第三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远离第一金属片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二金属片叠放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金属件的宽度为
10

25mm。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金属件的厚度为1‑2μ
m。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金属件为铜

镍或铝

[0011]一种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以及上述的复合极耳,两个第二金属片分别与复合集流体的两侧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材料层以及两个金属层,两个金属层分别设于高分子材料层的两侧,两个第二金属片分别与两个金属层的外侧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极片还包括活性涂层,活性涂层涂覆在金属层上,其开设有凹槽,第二金属片设于凹槽内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复合集流体的厚度为4‑6μ
m。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金属件连接复合集流体的两层金属层,并将极耳件与金属件连接,导通了复合集流体的两层金属层的同时,还减小了极耳件外露在极片部分的厚度,减小了极耳件的体积,在电芯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活性涂层的体积,从而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17]图1为实施例中复合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中复合极耳和复合集流体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中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

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

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

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1]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2]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照图1,图1为实施例中复合极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复合极耳,包括极耳件1以及金属件2,金属件2包括第一金属片
21
以及两个第二金属片
22
,两个第二金属片
22
分别与第一金属片
21
的两端连接,且位于第一金属片
21
的同一侧,极耳件1与第二金属片
22
靠近第一金属片
21
的一端连接,并向远离第二金属片
22
的方向延伸

[0026]通过设置金属件2连接复合集流体3的两层金属层
32
,并将极耳件1与金属件2连接,导通了复合集流体3的两层金属层
32
的同时,还减小了极耳件1外露在极片部分的厚度,减小了极片体积,在电芯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活性涂层4的体积,从而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0027]极耳件1包括第一极耳
11、
第二极耳
12
以及第三极耳
13
,第一极耳
11
和第三极耳
13
均沿第二金属片
22
的延伸方向设置,具体的,第一极耳
11
向远离第一金属片
21
的方向延伸,第三极耳
13
向靠近第一金属片
21
的方向延伸,即第一极耳
11
和第三极耳
13
分别设于第二极耳
12
相反的两侧,且第二极耳
12
与第一金属片
21
连接,第三极耳
13
与第二金属片
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极耳,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耳件(1)以及金属件(2),所述金属件(2)包括第一金属片(
21
)以及两个第二金属片(
22
),两个所述第二金属片(
22
)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片(
21
)的两端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片(
21
)的同一侧,所述极耳件(1)与所述第二金属片(
22
)靠近所述第一金属片(
21
)的一端连接,并向远离所述第二金属片(
22
)的方向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件(1)包括第一极耳(
11


第二极耳(
12
)以及第三极耳(
13
),所述第一极耳(
11
)和所述第三极耳(
13
)均沿所述第二金属片(
22
)的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极耳(
12
)与所述第一金属片(
21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2)还包括第三金属片(
23
),所述第三金属片(
23
)与所述第二金属片(
22
)远离所述第一金属片(
21
)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金属片(
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周财张宇屈永辉魏小亮李聪纪荣进陈贤锐王诗龙陈杰郑明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