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立群专利>正文

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358 阅读:132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涉及一种弹奏时用于摆放古琴或古筝等琴类的桌子的结构技术,包括桌面,所述桌面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桌腿,所述桌面内设置空腔,所述桌面的底部设置两至四个与空腔连通的通孔。使用时,将古琴放置在桌面上,由空心的桌面和底部的通孔形成共鸣箱,增强了声音的辐射,使琴声加强,音色优美,声波能传播得更远,且声音清晰而不混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奏时用于摆放古琴或古筝等琴类的桌子的结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古琴桌包括桌面,所述桌面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桌腿,弹奏时将古琴放置 在桌面上,功能单一,为了增强音响效果,弹奏古琴时需再另外配置音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 使其具有共鸣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包括桌面,所述桌面的下 方两侧分别固定桌腿,所述桌面内设置空腔,所述桌面的底部设置两至四个与空腔连通的 通孑L。使用时,将古琴放置在桌面上,由空心的桌面和底部的通孔形成共鸣箱,增强了声 音的辐射,使琴声加强,音色优美,声波能传播得更远,且声音清晰而不混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桌面,2空腔,3通孔,4桌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包括桌面1,桌面1内设置空腔2,桌面1的 底部设置两个与空腔2连通的通孔3,桌面1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桌腿4。权利要求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包括桌面,所述桌面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桌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内设置空腔,所述桌面的底部设置两至四个与空腔连通的通孔。专利摘要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共鸣箱的古琴桌,包括桌面,所述桌面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桌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内设置空腔,所述桌面的底部设置两至四个与空腔连通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熊立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联通] 2014年12月04日 21:10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一种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