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719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
,具体涉及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四氟化硫作为有机氟化剂可选择性将羟基和羰基氟化,在精细化工

液晶材料和高端医药工业生产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

另外四氟化硫也可用作电子气

化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刻蚀等

[0003]目前制备四氟化硫的方法有氟化氢氟代法

有机碱氢氟酸盐氟代法

氟气氟化法

非金属氟化物氟代法等

国内制备四氟化硫主要采用非金属氟化物氟代法,如五氟化碘和硫磺反应生成四氟化硫和碘单质

[0004]现有的采用该方法制备四氟化硫的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方面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副产物单质碘,容易造成设备和管道堵塞的弊端,另一方面存在由于五氟化碘液体难以和硫磺充分接触,反应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该装置在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上加装分布器,能够使得氟气能加均匀分布,有效提高反应效率,同时该装置在第一降温管上装设有换热翅片,提高了四氟化硫和液氮之间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液氮的使用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

冷凝器和收集器,所述反应釜的顶端开设有硫磺加料口,所述反应釜的顶端插装有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所述反应釜的顶端通过第一输送管与冷凝器相接,所述冷凝器中装设有第一降温管,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收集器相接,所述收集器中设置有第二降温管

[0007]优选的,所述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延伸至反应釜的底部且其底端设置有分布器

[0008]优选的,所述分布器通孔的孔径为
10mm

15mm
,所述分布器上通孔之间的间距为
25mm

35mm。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降温管呈
U
型设置在冷凝器中,所述第一降温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换热翅片

[0010]优选的,所述换热翅片的长度为
80mm

100mm
,相邻所述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为
150mm

200mm。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置有加热瓦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降温管呈螺旋状盘绕式设置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
本技术中反应釜内部的氟气管道设有分布器,很大程度的让氟气更均匀的分布在反应体系中,有效地提高了反应效率;
[0015]2、
本技术中选用氟氮混合气,一方面避免了使用非金属氟化物作为原料生成副产物的弊端,另一方面氮气的作为保护气,极大地降低了反应风险;
[0016]3、
本技术中冷凝器内液氮管程加装有换热翅片,极大地提升了四氟化硫和液氮之间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液氮的使用成本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反应釜;2‑
冷凝器;3‑
收集器;4‑
硫磺加料口;5‑
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6‑
第一输送管;7‑
第一降温管;8‑
第二输送管;9‑
第二降温管;
10

分布器;
11

换热翅片;
12

加热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
1、
冷凝器2和收集器3,反应釜1的顶端开设有硫磺加料口4,便于向反应釜1中添加硫磺,反应釜1的顶端插装有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5,便于向反应釜中添加氟氮混合气,氟氮混合气中氟气的体积比例为
20
%至
30
%,采用氟氮混合气一方面能够避免生产副产物,另一方面氮气也能作为保护气,降低反应风险,反应釜的外部设置有加热瓦
12
,加热瓦
12
能够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来维持温度使得硫磺成为液体,反应釜1的顶端通过第一输送管6与冷凝器2相接,冷凝器2中装设有第一降温管7,冷凝器2通过第二输送管8与收集器3相接,收集器3中设置有第二降温管9,第一降温管7和第二降温管9中均通入的是液氮,并且第二降温管9呈螺旋状盘绕式设置,提高对收集器内腔的降温效率

[0022]具体的,在本技术中,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5延伸至反应釜1的底部且其底端设置有分布器
10
,分布器
10
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能够保证氟气均匀的分散到反应釜1中,同时,分布器
10
通孔的孔径为
10mm

15mm
,从而保证氟气能够顺利穿过通孔进入到硫磺液体中,分布器
10
上通孔之间的间距为
25mm

35mm
,更利于氟气在硫磺液体中均匀分散

[0023]具体的,在本技术中,第一降温管7呈
U
型设置在冷凝器2中,能够增长液氮在冷凝器2中的通行时间,从而延长换热时间,第一降温管7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换热翅片
11
,换热翅片
11
的长度为
80mm

100mm
,相邻换热翅片
11
之间的间距为
150mm

200mm
,便于四氟化硫也液氮之间的热交换

[0024]综上所述,利用本技术生产四氟化硫的流程为:首先,通过反应釜1顶部的硫磺加料口4向反应釜1中加入
100kg
的硫磺,再通过加热瓦
12
将反应釜1加热至
210℃
,再使用膜压机将氟氮混合气通过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5压入到反应釜1中,随着氟气与硫磺反应生成四氟化硫,与此同时,向着第一降温管7中通入液氮,使得冷凝器2的温度保持在

20℃
,等到反应釜1内的压力上升到
0.5MPa
时,打开第一输送管6,使得四氟化硫气体进入到冷凝器2中,同时在第二降温管9中通入液氮,使得收集器3的温度保持在

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

冷凝器和收集器,所述反应釜的顶端开设有硫磺加料口,所述反应釜的顶端插装有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所述反应釜的顶端通过第一输送管与冷凝器相接,所述冷凝器中装设有第一降温管,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收集器相接,所述收集器中设置有第二降温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氮混合气的进气管延伸至反应釜的底部且其底端设置有分布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氟化硫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器通孔的孔径为
10mm

15mm
,所述分布器上通孔之间的间距为
2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斌马领军张龙黄善鑫苗晓丽赵星李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