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18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一种作为跨骑式车辆的摩托车(10)包括:后车轮(20);链条(32),该链条将驱动力传递到后车轮(20);链盒(34),该链盒遮盖链条(32);和电池(40),该电池布置在链盒(34)上方。在链盒(34)的外周表面(50)上设置有用于将从电池(40)滴落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的排放槽(48)。(40)滴落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的排放槽(48)。(40)滴落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的排放槽(4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式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10

137843中披露了一种包括驱动车轮、环形传动构件和盒的跨骑式车辆。环形传动构件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车轮。盒遮盖环形传动构件。
[0003]在一些跨骑式车辆中,电池布置在盒上方。在这样的构造中,当液体从电池滴落时,该液体可能附着到环形传动构件的可运动部件。这样的液体的示例可以列举出电池中含有的稀硫酸、附着在电池表面的水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跨骑式车辆包括:驱动车轮;环形传动构件,所述环形传动构件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盒,所述盒遮盖环形传动构件;和电池,所述电池布置在盒上方,其中,在盒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从电池滴落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的排放槽。
[0006]根据本技术,从电池滴落的液体经由排放槽排放到外部。因此,可以避免液体附着到跨骑式车辆的可运动部件。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式车辆(10),包括:驱动车轮(20);环形传动构件(32),所述环形传动构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车轮(20);盒(34),所述盒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以及电池(40),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盒(34)上方,其中,在所述盒(34)的外周表面(50)上设置有用于将从所述电池(40)滴落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的排放槽(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排放槽(48)在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盒(34)的侧壁部分(52)上,并沿前后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排放槽(48)包括:底板(56),所述底板从所述侧壁部分(52)朝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和突出壁(58),所述突出壁从所述底板(56)向上突出,其中,所述底板(56)的后部部分上形成有排放口(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突出壁(58)的上边缘随着朝向后侧而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突出壁(58)的上边缘距所述底板(56)的高度随着朝向所述后侧而降低。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包括:摆臂(18),所述摆臂可枢转地支撑所述驱动车轮(20)并支撑所述盒(34),其中,所述底板(56)设置成与所述摆臂(18)基本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包括:摆臂(18),所述摆臂可枢转地支撑所述驱动车轮(20)并支撑所述盒(34),其中,所述底板(56)设置成与所述摆臂(18)基本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包括:摆臂(18),所述摆臂可枢转地支撑所述驱动车轮(20)并支撑所述盒(34),其中,所述底板(56)设置成与所述摆臂(18)基本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4、5、7和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底板(56)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随着朝向所述后侧而变宽。1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排放口(60)设置在所述底板(56)的后部部分上以远离所述侧壁部分(52)。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排放口(60)设置在所述底板(56)的后部部分上以远离所述侧壁部分(52)。12.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盒(34)包括:第一盒构件(36),所述第一盒构件从上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和第二盒构件(38),所述第二盒构件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并从下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到所述第二盒构件(38),使得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上边缘
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的下边缘相比位于内侧,以及所述排放槽(48)设置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上,以定位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和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连接点(54)上方,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连接点(54)的外侧上。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盒(34)包括:第一盒构件(36),所述第一盒构件从上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和第二盒构件(38),所述第二盒构件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并从下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到所述第二盒构件(38),使得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的下边缘相比位于内侧,以及所述排放槽(48)设置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上,以定位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和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连接点(54)上方,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连接点(54)的外侧上。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盒(34)包括:第一盒构件(36),所述第一盒构件从上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和第二盒构件(38),所述第二盒构件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并从下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到所述第二盒构件(38),使得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的下边缘相比位于内侧,以及所述排放槽(48)设置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上,以定位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和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连接点(54)上方,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连接点(54)的外侧上。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所述盒(34)包括:第一盒构件(36),所述第一盒构件从上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和第二盒构件(38),所述第二盒构件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并从下方遮盖所述环形传动构件(32),所述第一盒构件(36)连接到所述第二盒构件(38),使得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盒构件(36)的下边缘相比位于内侧,以及所述排放槽(48)设置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上,以定位在所述第一盒构件(36)和所述第二盒构件(38)的连接点(54)上方,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连接点(54)的外侧上。16.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在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侧部分上设置有引导构件(62),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将从所述电池(40)滴落的液体引导到所述排放槽(48),其中,所述引导构件(62)连接到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部部分和所述底板(56)的前部部分,并随着朝向所述前侧而向上延伸。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在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侧部分上设置有引导构件(62),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将从所述电池(40)滴落的液体引导到所述排放槽(48),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62)连接到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部部分和所述底板(56)的前部部分,并随着朝向所述前侧而向上延伸。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在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侧部分上设置有引导构件(62),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将从所述电池(40)滴落的液体引导到所述排放槽(48),其中,所述引导构件(62)连接到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部部分和所述底板(56)的前部部分,并随着朝向所述前侧而向上延伸。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中,在所述侧壁部分(52)的前侧部分上设置有引导构件(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翔肥后隼佑柳田祐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