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同专利>正文

组合式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92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式起子,包括壳体,该壳体的顶端为开口端,在开口端配合安装有盖体,在壳体的底端制有与起子杆配合的杆座。壳体内制有与开口端连通的第一腔室,在第一腔室的内滑动设置有套筒。套筒的侧壁制有沿套筒轴向设置的纵槽和滑槽,在纵槽的底端制有与纵槽相连通的横槽,在滑槽的底端制有与滑槽相连通的斜槽。第一腔室的侧壁制有能与滑槽和斜槽相配合的突块。套筒内滑动设置有用于收纳至少两个起子杆的起子座,该起子座的侧壁制有一个卡合孔。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带卡合块的滑块,该滑块的卡合块穿过纵槽与起子座的卡合孔相配合。壳体的外壁制长槽,长槽内安装有驱动滑块滑动的推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子,具体地说是能在腔室内收纳多个起子杆的组合式起子
技术介绍
起子是进行拆卸作业时常用的工具,由于螺丝头的大小有别,且螺丝头上供起子 端头插设的凹沟的形状种类繁多,例如有一字形、十字形或六角形等,因此市售的起子工具 组皆备有多种端头大小及形状不一的起子,以便拆卸各种螺丝,而由于各起子之间仅端头 相异,遂有组合式的起子工具组出现,其具有一握柄以及多个起子杆。其中该握柄一端具有 一中空的容室,该容室内部收纳有这些起子杆,且在容室开口处盖设有一盖体,而握柄的另 一端具有一起子槽可供起子杆插设,当盖体打开,便可取出容室中的起子杆插设于起子槽 内进行使用。上述起子工具组所采用的组合式结构及握柄内含收纳空间的设计,确实可减少起 子工具组整体的体积,然而要想取出收纳于容室内的起子杆时,由于容室开口狭小,且容室 一般设置有相当多的起子杆,造成起子杆之间的间隙狭小,往往只有手指指尖的一部分可 触及起子杆,因此施力上非常困难,造成不能轻易地取出想要的起子杆,取出后也难以放置 回原来的摆放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组合式起子, 使放置在组合式起子的腔室内的起子杆便于取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组合式起子,包括壳体,该壳 体的顶端为开口端,在开口端配合安装有盖体,在壳体的底端制有与起子杆配合的杆座。所 述的壳体内制有与开口端连通的第一腔室,在第一腔室的内滑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 侧壁制有沿套筒轴向设置的纵槽和滑槽,在纵槽的底端制有与纵槽相连通的横槽,在滑槽 的底端制有与滑槽相连通的斜槽。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制有能与滑槽和斜槽相配合的突 块。所述的套筒内滑动设置有用于收纳至少两个起子杆的起子座,该起子座的侧壁制有一 个卡合孔。所述的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带卡合块的滑块,该滑块的卡合块穿过纵槽与起子座 的卡合孔相配合。所述壳体的外壁制长槽,长槽内安装有驱动滑块滑动的推块。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突块与滑槽相配合时,卡合块与横槽相配合。所述的突块与斜槽相配合时, 套筒转动,卡合块与纵槽相配合。上述第一腔室的底端制有U形槽,U形槽的两端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在U形槽内滑 动设置有滑片,滑片的一端与第一腔室内的滑块相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外壁的推块相连接。在上述壳体内相邻于长槽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滑片的一端设置在长槽与挡板 之间,并与长槽内的推块连接。上述的第一腔室的底端设置有弧形块,该弧形块构成U形槽的上壁所述杆座的上端面为弧形面,构成U形槽的下壁。上述的起子座制有至少两个安装起子杆的插孔。上述的盖体的一侧与壳体相铰接,另一侧制有与壳体相卡合的凸块。上述壳体的底端制有第二腔室,所述的杆座位于第二腔室,且杆座制有与起子杆 相配合的杆孔,在杆孔内固定有磁石。上述的壳体由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配合组成,所述的长槽位于左半壳体与右半壳 体的配合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组合式起子,使用时按下压钮,推动推块使第一腔 室内的滑块向开口端运动,同时带动套筒和起子座向开口端运动;在套筒升出开口端后,起 子座可继续向上运动,从而使放置在起子座内的起子杆升出套筒外,便于使用者选择合适 的起子杆并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套筒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的剖视图;图5是图3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收纳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推动推块后的剖视图;图8是套筒上升后的剖视图;图9是起子座上升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9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壳体1、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U形槽103、开口端104、 长槽105、杆口 106、挡板107、左半壳体11、顶端111、底端112、弧形块114、右半壳体12、顶 端121、底端122、突块123、盖体20、杆座30、杆孔31、磁石32、套筒40、纵槽41、滑槽42、横 槽43、斜槽44、起子座50、卡合孔51、插孔52、起子杆60、滑片70、滑块71、卡合块7la、颈柱 72、压钮73。本技术的组合式起子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该壳体1的顶端为开口端104, 在开口端104配合安装有盖体20,在壳体1的底端制有与起子杆60配合的杆座30,所述的 壳体1内制有与开口端104连通的第一腔室101,在第一腔室101的内滑动设置有套筒40。 所述套筒40的侧壁制有沿套筒40轴向设置的纵槽41和滑槽42,在纵槽41的底端制有与 纵槽41相连通的横槽43,在滑槽42的底端制有与滑槽42相连通的斜槽44。所述第一腔 室101的侧壁制有能与滑槽42和斜槽44相配合的突块123。所述的套筒40内滑动设置有 用于收纳至少两个起子杆60的起子座50,该起子座50的侧壁制有一个卡合孔51。所述的 第一腔室101内设置有带卡合块71a的滑块71,该滑块71的卡合块71a穿过纵槽41与起子座50的卡合孔51相配合。所述壳体1的外壁制长槽105,长槽105内安装有驱动滑块 71滑动的推块。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由左半壳体11和右半壳体12组成。左半壳体 11具有顶端111和底端112,右半壳体12具有顶端121和底端122。左半壳体11和右半壳 体12相配接后构成的壳体1,左半壳体11的顶端111与右半壳体12的顶端121配接后具 有一个开口端104。左半壳体11的底端112和右半壳体12的底端122配接后具有一个杆 口 106。左半壳体11与右半壳体12配接后,壳体1内部构成一个与开口端104相连通的第 一腔室101,以及一个设有杆座30的第二腔室102。在第一腔室101内滑动设置有套筒40,套筒40内滑动设置有起子座50。如图3所 示,套筒40侧壁制有一沿套筒40轴向的纵槽41和滑槽42,纵槽41的底端制有与纵槽41 连通的横槽43,在滑槽42的底端112制有与滑槽42连通的斜槽44。在第一腔室101的侧 壁上,制有与滑槽42和斜槽44相配合的突块123,该突块123可沿滑槽42滑入斜槽44的 底端112。起子座50的侧壁制有一个卡合孔51,起子座50滑动套设在套筒40内。在第一 腔室101设置有一个可沿轴向运动的滑块71,滑块71上制有突出的卡合块71a,该卡合块 71a穿过穿过纵槽41与起子座50的卡合孔51相配合。收纳起子杆60时,套筒40和起子 座50位于第一腔室101内,突块123与滑槽42的上端配合,而卡合块71a与纵槽41底端 的横槽43配合。需要从第一腔室101内取出起子杆60时,滑块71沿轴向朝第一腔室101 的顶端运动时,卡合块71a在横槽43内带动套筒40和起子座50向顶端运动。套筒40向 开口端104运动一段距离后,滑槽42内的突块123进入斜槽44,使套筒40转动一定角度, 此时卡合块71a进入纵槽41,沿纵槽41推动起子座50向上运动。在起子座50上制有至少 两个安装起子杆60的插孔52,起子杆60插在插孔52内,当起子座50运动到最顶端时,便 可轻易取出起子杆60。在开口端104配合安装有盖体20,防止起子杆60从第一腔室101中掉出。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起子,包括壳体(1),该壳体(1)的顶端为开口端(104),在开口端(104)配合安装有盖体(20),在壳体(1)的底端制有与起子杆(60)配合的杆座(30),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内制有与开口端(104)连通的第一腔室(101),在第一腔室(101)的内滑动设置有套筒(40);所述套筒(40)的侧壁制有沿套筒(40)轴向设置的纵槽(41)和滑槽(42),在纵槽(41)的底端制有与纵槽(41)相连通的横槽(43),在滑槽(42)的底端制有与滑槽(42)相连通的斜槽(44);所述第一腔室(101)的侧壁制有能与滑槽(42)和斜槽(44)相配合的突块(123);所述的套筒(40)内滑动设置有用于收纳至少两个起子杆(60)的起子座(50),该起子座(50)的侧壁制有一个卡合孔(51);所述的第一腔室(101)内设置有带卡合块(71a)的滑块(71),该滑块(71)的卡合块(71a)穿过纵槽(41)与起子座(50)的卡合孔(51)相配合;所述壳体(1)的外壁制长槽(105),长槽(105)内安装有驱动滑块(71)滑动的推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同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