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676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包括釜体,釜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调节板体将调节腔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调节板体的位置;预混腔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传导管;第一入料管的底部和第一传料管的顶部分别与第一腔室的顶部和底部相通,第二入料管的底部和第二传料管的顶部分别与第二腔室的顶部和底部相通,第一传料管和第二传料管的底部均与预混腔体相通,第一入料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的生产
,涉及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而磷酸铁则是磷酸铁锂的生产材料

目前常见的用于生产磷酸铁的原材料通常是硫酸亚铁

磷酸二氢铵和双氧水,在生产磷酸铁的时候,需要将三者在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从而生成碱式磷酸铁,之后经过洗涤

脱水等一系列操作后,即可获得满足条件的磷酸铁

[0003]目前,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会首先将硫酸亚铁溶解后
(
下称混合物一
)
导入到反应釜内,之后将磷酸二氢铵溶解后先与双氧水混合,之后将该混合物
(
下称混合物二
)
导入到反应釜中,之后搅拌进行反应

其中混合物一与混合物二中物料的瞬时浓度不同的时候,所获得的一次颗粒的粒径的大小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就是物料瞬时浓度较大的时候,产品的一次颗粒的粒径会变小;反之当混合物一与混合物二中物料的瞬时浓度较小的时候,产品的一次颗粒的粒径会变大;同时由于一次颗粒的大和小均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不同的电池产品对一次颗粒的大和小也具备有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旨在达到生产不同大小的一次颗粒的目的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包括:
[0006]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竖直连通设置有进料管;
[0007]呈中空状的调节腔体,所述调节腔体的内壁活动设置有调节板体,所述调节板体将所述调节腔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08]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板体的位置;
[0009]预混腔体,所述预混腔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传导管,所述传导管的底部与所述进料管的顶部相通;
[0010]第一入料管

第二入料管

第一传料管和第二传料管,所述第一入料管的底部和所述第一传料管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和底部相通,所述第二入料管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传料管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和底部相通,所述第一传料管和所述第二传料管的底部均与所述预混腔体相通,所述第一入料管

所述第二入料管

所述第一传料管以及所述第二传料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0011]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釜体连接,侧部与所述调节腔体和所述预混腔体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呈水平状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体的中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中部活动穿过所述调节腔体的一端;
[0013]所述调节腔体的内腔水平设置有若干个防转杆,所述调节板体活动套接于所述防
转杆,且穿过所述调节板体的所述防转杆部分的的外壁贴合于所述调节板体;
[0014]所述调节腔体的端部转动连接设置有调节圈,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与所述调节圈螺纹配合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腔体的内壁设置有筒形的防漏筒,所述防漏筒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漏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腔体的内壁和所述调节板体连接,位于所述调节腔体内的所述调节杆部分位于所述防漏筒内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板体的外壁设置有环形的稳定圈,所述稳定圈的厚度大于所述调节板体的厚度,且所述稳定圈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所述调节腔体的内壁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混腔体内设置有倒
U
字形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传导管的顶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预混腔体的内腔的底部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混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集中部,所述集中部的开口与所述预混腔体的内腔相通,所述导流管远离所述传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集中部的开口中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混腔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反洗管,所述反洗管上设置有一控制阀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螺旋状的混合螺旋片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的内壁设置有螺旋状的混合管,贯穿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开设有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的顶部与所述进料管的底部相通;
[0022]所述混合通道包括有横截面均呈
J
字形的第一通道部和第二通道部,所述第一通道部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均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第一通道部与所述第二通道部呈交错状分布;
[0023]所述第一通道部包括有第一直通道部和第一弯通道部,所述第一直通道部的横截面呈直线状,所述第一弯通道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二通道部包括有第二直通道部和第二弯通道部,所述第二直通道部的横截面呈直线状,所述第二弯通道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一弯通道部和所述第二弯通道部的横截面的开口均朝向物料流下方向的上游;
[0024]所述第二直通道部与相邻上游的所述第一直通道部的中部

相邻上游的所述第一弯通道部的自由端以及相邻下游所述第一直通道部的自由端相通,所述第一直通道部的中部与相邻上游的所述第二弯通道部的自由端以及相邻下游的所述第二直通道部的自由端相通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环形,处于上下方位的所述混合管部分呈分离状;
[0026]被所述第一通道部与所述第二通道部围合的所述混合管部分为围合部,所述围合部的顶部开设有清洗槽,所述清洗槽与所述第一通道部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均相通;
[0027]所述混合管的底部设置有呈罩状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形状呈与所述混合管的形状相适配的螺旋状,所述导流罩与所述混合管的底部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釜体内壁的清洗出口,贯穿所述围合部和所述混合管的底部开设有清洗通道,所述清洗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清洗槽和所述导流罩的内腔相通;
[0028]还包括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釜体内,所述传导管上设置有一
控制阀,所述混合管的底部出口端转动设置有调节柱,贯穿所述调节柱的侧壁开设有
L
字形的调节通道,所述调节柱包括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0029]当所述调节柱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管和所述釜体内腔相通,所述清洗管的出口端贴合于所述调节柱的外壁;
[0030]当所述调节柱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清洗管的出口端和所述混合管相通,且所述传导管上的所述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中本申请的使用场景为磷酸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
(1)
,所述釜体
(1)
的顶部竖直连通设置有进料管
(2)
;呈中空状的调节腔体
(3)
,所述调节腔体
(3)
的内壁活动设置有调节板体
(4)
,所述调节板体
(4)
将所述调节腔体
(3)
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
(5)
和第二腔室
(6)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板体
(4)
的位置;预混腔体
(7)
,所述预混腔体
(7)
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传导管
(8)
,所述传导管
(8)
的底部与所述进料管
(2)
的顶部相通;第一入料管
(9)、
第二入料管
(10)、
第一传料管
(11)
和第二传料管
(12)
,所述第一入料管
(9)
的底部和所述第一传料管
(11)
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
(5)
的顶部和底部相通,所述第二入料管
(10)
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传料管
(12)
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
(6)
的顶部和底部相通,所述第一传料管
(11)
和所述第二传料管
(12)
的底部均与所述预混腔体
(7)
相通,所述第一入料管
(9)、
所述第二入料管
(10)、
所述第一传料管
(11)
以及所述第二传料管
(12)
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13)
;支撑板
(14)
,所述支撑板
(14)
的底部与所述釜体
(1)
连接,侧部与所述调节腔体
(3)
和所述预混腔体
(7)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呈水平状的调节杆
(15)
,所述调节杆
(15)
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体
(4)
的中部连接,所述调节杆
(15)
的中部活动穿过所述调节腔体
(3)
的一端;所述调节腔体
(3)
的内腔水平设置有若干个防转杆
(16)
,所述调节板体
(4)
活动套接于所述防转杆
(16)
,且穿过所述调节板体
(4)
的所述防转杆
(16)
部分的的外壁贴合于所述调节板体
(4)
;所述调节腔体
(3)
的端部转动连接设置有调节圈
(17)
,所述调节杆
(15)
的外壁与所述调节圈
(17)
螺纹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体
(3)
的内壁设置有筒形的防漏筒
(18)
,所述防漏筒
(18)
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漏筒
(18)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腔体
(3)
的内壁和所述调节板体
(4)
连接,位于所述调节腔体
(3)
内的所述调节杆
(15)
部分位于所述防漏筒
(1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体
(4)
的外壁设置有环形的稳定圈
(19)
,所述稳定圈
(19)
的厚度大于所述调节板体
(4)
的厚度,且所述稳定圈
(19)
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所述调节腔体
(3)
的内壁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体
(7)
内设置有倒
U
字形的导流管
(20)
,所述导流管
(20)
的一端与所述传导管
(8)
的顶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预混腔体
(7)
的内腔的底部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体
(7)
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集中部
(21)
,所述集中部
(21)
的开口与所述预混腔体
(7)
的内腔相通,所述导流管
(20)
远离所述传导管
(8)
的一端位于所述集中部
(21)
的开口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才柏特郭勇张红胜邢锋王强胜郝正威宋晓雪宋开荣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泽东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