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575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6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透光机壳、背光模块以及透光层。背光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位于显示面板与透光机壳之间,以向显示面板投射第一光线,并向透光机壳投射第二光线。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机壳上,且位于背光模块与透光机壳之间。与透光机壳之间。与透光机壳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显示装置是由机壳、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组成,且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安装于机壳上。一般来说,背光模块采单向出光设计,即向显示面板投射光线。另外,机壳大多是不透光的金属机壳、合金机壳、碳纤维机壳或塑胶机壳,视觉效果的呈现较为单调,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透光机壳、背光模块以及透光层。背光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位于显示面板与透光机壳之间,以向显示面板投射第一光线,并向透光机壳投射第二光线。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机壳上,且位于背光模块与透光机壳之间。第二光线的一部分直接透射过透光层与透光机壳而出射至外界。第二光线的另一部分在透光层与背光模块经过多次反射后再透射过透光层与透光机壳而出射至外界。
[0005]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采双向出光设计,不仅可向显示面板投射光线,也可向透光机壳投射光线。详细而言,射向透光机壳的光线可先后透射过透光机壳,并出射至外界,以形成光影叠合的效果。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可在透光机壳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
[0006]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000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的显示装置沿线段I

I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10]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11]图5至图8是本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反射层的示意图。
[0012]其中,
[0013]100、100A:显示装置;
[0014]110:显示面板;
[0015]120:透光机壳;
[0016]130:背光模块;
[0017]131:光源;
[0018]132:导光板;
[0019]133、133a~133d:反射层;
[0020]134:光通孔;
[0021]140、140a:透光层;
[0022]141、141a:表面;
[0023]G:间隙;
[0024]I

I:线段;
[0025]L1:第一光线;
[0026]L2:第二光线;
[0027]L21:第一出射光线;
[0028]L22:第二出射光线;
[0029]L23:第三出射光线;
[0030]P1:第一视觉图案;
[0031]P2:第二视觉图案;
[0032]P3:第三视觉图案;
[0033]P4:第四视觉图案;
[0034]P5:第五视觉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显示装置沿线段I

I的局部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为笔记型电脑的一部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桌上型显示器、吊挂式显示器或其他类型的显示器,且包括显示面板110、透光机壳120、背光模块130以及透光层140。
[0036]详细而言,透光机壳120用以装载显示面板110、背光模块130以及透光层140,其中背光模块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且位于显示面板110与透光机壳120之间。透光层140设置于透光机壳120上,且位于背光模块130与透光机壳120之间。举例来说,显示面板11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
[0037]请参考图3,背光模块130采双向出光设计,不仅可向显示面板110投射第一光线L1,也可向透光机壳120投射第二光线L2。详细而言,第二光线L2可直接透射过透光层140与透光机壳120而出射至外界(例如第一出射光线L21),也可在透光层140与背光模块130之间经过多次反射后再透射过透光层140与透光机壳120而出射至外界(例如第二出射光线L22与第三出射光线L23),使得先后出射至外界的第一出射光线L21、第二出射光线L22以及第三出射光线L23形成光影迭合的效果。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00可在透光机壳120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
[0038]举例来说,透光机壳120可由PC(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或者是由PC(聚碳酸酯)材料与ABS(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故为全透明或具有极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透光层140为形成于透光机壳120中面向背光模块130的表面上的光学镀膜,且材料可为五氧化二钛或五氧化二铌。透光层140的透光率可介于60%至90%,较佳为65%,且透光层
140的厚度可介于0.1微米至0.2微米。
[0039]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30包括光源131、导光板132以及反射层133。光源131对应导光板132设置,且导光板132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另外,反射层133设置于导光板132上,其中导光板132位于显示面板110与反射层133之间,且反射层133位于导光板132与透光层140之间。
[0040]详细而言,透光层140具有面向反射层133的表面141,且表面141为平面。表面141与反射层133之间具有间隙G,且表面141与反射层133之间的距离等距。另一方面,反射层133具有多个光通孔134,且第二光线L2自导光板132穿过多个光通孔134以射向透光机壳120。
[0041]如图2与图3所示,反射层133的多个光通孔134组成阵列排列的第一视觉图案P1,穿过多个光通孔134且先后透射过透光层140与透光机壳120的光线可呈现出具有叠影效果的第一光影图案。在其他示例中,不同的光影图案可藉由改变反射层的多个光通孔的图案设计或排列方式而得,以呈现出多变且特殊的视觉效果。
[0042]如图3所示,导光板132与充满空气的间隙G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且充满空气的间隙G与透光层140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另外,透光层140可与透光机壳120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且透光机壳120与外界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自导光板132穿过多个光通孔134并透射过透光层140与透光机壳120而出射至外界的光线至少产生四次折射。
[0043]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A与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结构设计大致相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层140a中面向反射层133的表面141a为凹凸面,且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透光机壳;背光模块,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且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透光机壳之间,以向该显示面板投射第一光线,并向该透光机壳投射第二光线;以及透光层,设置于该透光机壳上,且位于该背光模块与该透光机壳之间,该第二光线的一部分直接透射过该透光层与该透光机壳而出射至外界,该第二光线的另一部分在该透光层与该背光模块经过多次反射后再透射过该透光层与该透光机壳而出射至外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具有面向该背光模块的表面,且该表面为平面或凹凸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具有面向该背光模块的表面,且该表面与该背光模块之间具有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的透光率介于60%至9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宜穆林梓伟刘志钧凌正南戴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