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69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6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表面的移动组件和调整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能够活动在所述支撑台表面,所述调整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表面;所述支撑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移动槽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侧面的固定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移动板表面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上端还固定有支撑板。该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设置两组调整组件,能够满足双臂协调康复训练的需求,对患者关节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进行更好的训练,同时能够自由调节调整组件的高度和位置,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并且通过摆动手掌,能够对控制末端关节的肌肉进行训练。的肌肉进行训练。的肌肉进行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如何能高效、低成本地解决由脑卒中、脑外伤等病因造成的人体上肢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社会一大难题。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主要以治疗医师的单对单手动治疗为主,并附以简单的康复设备。随着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依靠单纯的传统治疗方法很难解决患者的康复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设计针对康复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并逐步取代传统的医师治疗。这些康复机器人不但可以解决医护人员人力和体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必要的量化治疗参数。
[0003]按照人体的发育特点,肢体末端神经、肌肉的康复最为缓慢,因此,康复过程中对肢体末端关节比如:腕关节、指关节的康复治疗最为关键。此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末端关节运动往往会受到近体侧端肌肉的影响,肢体的运动也主要依赖于近体侧端肌肉收缩,使得控制末端关节的肌肉得不到训练。
[0004]现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大多采用单臂设计,只对单臂患肢进行康复训练,无法满足双臂协调康复训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表面的移动组件和调整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能够活动在所述支撑台表面,所述调整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表面;
[0007]所述支撑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移动槽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侧面的固定件;
[0008]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移动板表面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上端还固定有支撑板;
[0009]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固定箱以及设置在固定箱表面的握持件。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有滑块,所述移动槽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能够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槽中,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布在所述移动板下表面。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箱内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部固定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放置腔内部通过轴承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还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表面还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握持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杆表面。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箱表面开设有弧形活动槽,所述连接杆穿设在弧形活动槽中。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能够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台表面,且所述移动板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应的固定孔。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调整组件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布在所述支撑台上表面,且两组所述调整组件能够同步运作。
[001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握持件与手掌相匹配。
[0017]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设置两组调整组件,能够满足双臂协调康复训练的需求,对患者关节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进行更好的训练,同时能够自由调节调整组件的高度和位置,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并且通过摆动手掌,能够对控制末端关节的肌肉进行训练。
[0019]2、该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设置固定件、滑块和滑槽,能够将移动板固定在支撑台表面,使得调整组件在运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调整组件的位置,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0]3、该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驱动设备、转动轴、支撑杆和握持件,能够带动患者的手掌进行左右摆动,从而对控制末端关节的肌肉进行训练,弧形设计的支撑板,能够更好的放置患者的手臂,对患者的肘关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支撑台;110、移动槽;111、滑槽;120、固定件;2、移动组件;210、移动板;211、滑块;220、升降单元;230、支撑板;3、调整组件;310、固定箱;311、放置腔;320、驱动设备;321、第一锥齿轮;330、转动轴;331、第二锥齿轮;332、支撑杆;340、滑套;350、连接杆;360、握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7]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包括:支撑台1以及设置在支撑台1表面的移动组件2和调整组件3,移动组件2能够活动在支撑台1表面,调整组件3固定在移动组件2表面;该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设置两组调整组件3,能够满足双臂协调康复训练的需
求,对患者关节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进行更好的训练,同时能够自由调节调整组件3的高度和位置,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并且通过摆动手掌,能够对控制末端关节的肌肉进行训练。
[0028]支撑台1,还包括开设在支撑台1表面的移动槽110以及固定在支撑台1侧面的固定件120;移动板210下表面固定有滑块211,移动槽110内部开设有滑槽111,移动板210能够通过滑块211和滑槽111滑动连接在移动槽110中,滑块211和滑槽111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布在移动板210下表面;该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设置固定件120、滑块211和滑槽111,能够将移动板210固定在支撑台1表面,使得调整组件3在运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调整组件3的位置,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9]移动组件2,包括设置在支撑台1表面的移动板210以及固定在移动板210表面升降单元220,升降单元220上端还固定有支撑板230;
[0030]调整组件3,包括固定在支撑板230下表面的固定箱310以及设置在固定箱310表面的握持件360;固定箱310内部开设有放置腔311,放置腔311内部固定有驱动设备320,驱动设备320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321,放置腔311内部通过轴承固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表面的移动组件和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能够活动在所述支撑台表面,所述调整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表面;所述支撑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移动槽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侧面的固定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移动板表面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上端还固定有支撑板;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固定箱以及设置在固定箱表面的握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有滑块,所述移动槽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能够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槽中,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布在所述移动板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臂协调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内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部固定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