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62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带通滤波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号处理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低温漂高
Q
值的窄带带通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环境的干扰因素,实际探测到的信号中总会包含噪声成分,从而影响信号质量

为了滤除噪声干扰,获得所需要的高精度模拟信号,需要用到高精度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

[0003]传统的窄带带通滤波电路一般由低通滤波单元和高通滤波单元构成,通过增加阶数来实现更好的滤波效果,电路设计较为复杂,滤波器阶数较多,采用的元器件数量多,导致体积较大,且存在高温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可实现更窄的通带,元器件数量少,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包括:
[0007]顺次相连的第一带通滤波单元

第二带通滤波单元

第三带通滤波单元和第四带通滤波单元,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

第二带通滤波单元

第三带通滤波单元和第四带通滤波单元均为二阶滤波器;
[0008]第一电源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
[0009]第二电源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三带通滤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
>。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1=
2.714
;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2=
2.714
;所述第三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3=
6.644
;所述第四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4=
6.644。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

电容
C1、
电容
C2、
电阻
R11、
电阻
R12
和电阻
R13

[0012]所述电阻
R11
的第一端作为信号输入端,第二端分别与电容
C1、
电容
C2、
电阻
R12
第一端相连;
[0013]所述电容
C1
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
R13
的第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0014]所述电容
C2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13
第二端

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0015]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还与第二带通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其同向输入端接地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滤波单元包括电容
C9
和电容
C10

[0017]所述电容
C9
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后接正电源,
所述电容
C9
的第二端接地;
[0018]所述电容
C10
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后接负电源,所述电容
C10
的第二端接地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

电容
C3、
电容
C4、
电阻
R21、
电阻
R22
和电阻
R23

[0020]所述电阻
R21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
R21
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
C3、
电容
C4
和电阻
R22
的第一端相连;
[0021]所述电容
C3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23
第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0022]所述电容
C4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23
的第二端

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0023]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还与第三带通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其同向输入端接地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三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

电容
C5、
电容
C6、
电阻
R31、
电阻
R32
和电阻
R33

[0025]所述电阻
R31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
R31
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
C5、
电容
C6、
电阻
R32
的第一端相连;
[0026]所述电容
C5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33
的第一端和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0027]所述电容
C6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33
的第二端

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0028]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还与第四带通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其同向输入端接地

[0029]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源滤波单元包括电容
C11
和电容
C12

[0030]所述电容
C11
的第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第一电源端连接后接正电源,所述电容
C11
的第二端接地;
[0031]所述电容
C12
的第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第二电源端连接后接负电源,所述电容
C12
的第二端接地

[0032]可选地,所述第四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芯片

电容
C7、
电容
C8、
电阻
R41、
电阻
R42
和电阻
R43

[0033]所述电阻
R41
的第一端与第三带通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
R41
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
C7、
电容
C8
和电阻
R42
的第一端相连;
[0034]所述电容
C7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43
的第一端和第四运算放大器芯片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0035]所述电容
C8
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带通滤波单元

第二带通滤波单元

第三带通滤波单元和第四带通滤波单元,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

第二带通滤波单元

第三带通滤波单元和第四带通滤波单元均为二阶滤波器;第一电源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第二电源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三带通滤波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1=
2.714
;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2=
2.714
;所述第三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3=
6.644
;所述第四带通滤波单元的品质因数
Q4=
6.644。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

电容
C1、
电容
C2、
电阻
R11、
电阻
R12
和电阻
R13
;所述电阻
R11
的第一端作为信号输入端,第二端分别与电容
C1、
电容
C2、
电阻
R12
第一端相连;所述电容
C1
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
R13
的第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
C2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13
第二端

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还与第二带通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其同向输入端接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滤波单元包括电容
C9
和电容
C10
;所述电容
C9
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后接正电源,所述电容
C9
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
C10
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后接负电源,所述电容
C10
的第二端接地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

电容
C3、
电容
C4、
电阻
R21、
电阻
R22
和电阻
R23
;所述电阻
R21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
R21
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
C3、
电容
C4
和电阻
R22
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容
C3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23
第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
C4
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
R23
的第二端

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还与第三带通滤波单元输入端相连,其同向输入端接地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窄带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宜欣周蕾徐梦明金肖依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