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515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利用冲击机构动力源向冲击机构提供旋转动力,使得冲击机构带动其上的冲击试件体机构逆时针转动,利用受冲击机构动力源向受冲击机构提供旋转动力,使得受冲击机构带动其上的受冲击板顺时针旋转;旋转稳定后,利用驱动动力源驱动受冲击移动平台沿支柱向下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击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核心零部件工作在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作用环境下,典型如冲击钻活塞部件,发动机气门结构,矿山减速机和采煤机核心部件等,因此,为检验此类零部件的可靠性,必须在其研制及生产过程中进行力学实验;特别在一些特殊领域,典型如侵彻弹药高速侵彻多层硬目标过程中,其引信机构及控制组件将承受侵彻过程所产生的力学环境作用,该力学环境表现出多次短间隔

高过载

长脉宽等特性,为评估其在短间隔多次高过载环境作用下的性能及响应,需要对其预先进行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实验

[0003]目前,对于短间隔多次高过载的实验方法主要有落锤式多次冲击装置

飞轮式多次冲击装置

落锤式多次冲击装置可以实现高过载长脉宽的过载信号,飞轮式多次冲击装置可以实现多次高过载的过载信号,这些实验装置对于需要在短间隔多次高过载条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机构
(1)、
冲击机构动力源

受冲击机构
(2)、
受冲击机构动力源

支撑底座
(3)、
受冲击移动平台
(5)、
驱动动力源

顶梁
(6)
和四根支柱
(4)
;自上向下共轴依次分布顶梁
(6)、
受冲击移动平台
(5)、
受冲击机构
(2)、
冲击机构
(1)、
支撑底座
(3)
,其中支撑底座
(3)
固定在地面,冲击机构
(1)
设置在支撑底座
(3)
顶面,其底部穿过支撑底座
(3)
中心向下延伸,以连接冲击机构动力源;支柱
(4)
均匀分布,且固定于地面,限制并支撑着受冲击移动平台运动
(5)
,受冲击机构
(2)
设置在受冲击移动平台
(5)
底面,其顶部向上穿过受冲击移动平台
(5)
中心,以连接受冲击机构动力源;支柱
(4)
顶端安装有十字形的顶梁
(6)
;冲击机构动力源向冲击机构
(1)
提供旋转动力,使得冲击机构
(1)
逆时针旋转,并带动冲击机构
(1)
上的冲击试件体机构
(101)
转动,受冲击机构动力源向受冲击机构
(2)
提供旋转动力,使得受冲击机构
(2)
顺时针转动,驱动动力源用于驱动受冲击移动平台
(5)
沿支柱
(4)
上下运动,顶梁
(6)
约束支柱
(4)
位移,防止支柱
(4)
工作过程中弯曲摆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
(3)

U
型件,开口向下,其顶板中心加工有螺纹孔,用于安装轴承支撑体
(106)
;冲击飞轮
(102)
位于支撑底座
(3)
的顶板上方,冲击从动轮
(112)
位于支撑底座
(3)
的顶板下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
(4)
为圆柱体,底部固定于地面,柱身上设有两圈凸台,上方的为第一凸台,下方的为第二凸台,受冲击移动平台
(5)
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上下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
(1)
包括冲击试件体机构
(101)、
冲击飞轮
(102)、
冲击飞轮上夹板
(103)、
冲击飞轮下夹板
(104)、
冲击轴
(108)、
冲击轴承支撑机构

冲击从动轮
(112)、
冲击固定环
(114)
;冲击飞轮
(102)
水平放置,冲击轴
(108)
为竖直轴,冲击试件体机构
(101)
固定在冲击飞轮
(102)
上;冲击轴
(108)
自上向下装配有冲击飞轮上夹板
(103)、
冲击飞轮
(102)、
冲击飞轮下夹板
(104)、
冲击轴承支撑机构

冲击从动轮
(112)、
冲击固定环
(114)
,冲击轴承支撑机构包括冲击轴承支撑筒上盖
(105)、
冲击轴承支撑筒
(106)、
冲击轴承支撑筒下盖
(107)、
冲击圆柱滚子轴承
(109)、
冲击第一调心滚子轴承
(110)、
冲击第二调心滚子轴承
(111)
,冲击轴承支撑筒
(106)
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冲击轴承支撑筒上盖
(105)
和冲击轴承支撑筒下盖
(107)
构成筒体,自上而下套在冲击轴
(108)
上的冲击圆柱滚子轴承
(109)、
冲击第一调心滚子轴承
(110)、
冲击第二调心滚子轴承
(111)
位于筒体内,冲击轴承支撑筒
(106)
插入支撑底座
(3)
的中心通孔并与其固连,为冲击圆柱滚子轴承
(109)、
冲击第一调心滚子轴承
(110)
和冲击第二调心滚子轴承
(111)
提供支撑,冲击第一调心滚子轴承
(110)
和冲击第二调心滚子轴承
(111)
限制冲击轴
(108)
的径向位移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冲击机构动力源包括冲击
V
形带
(113)、
冲击主动轮
(115)、
冲击电机
(116)
,冲击电机
(116)
通过支架固定于地面,冲击电机
(116)
的输出轴上设有冲击主动轮
(115)
,通过冲击
V
形带
(113)
将冲击从动轮
(112)
和冲击主动轮
(115)
连接,带动冲击机构
(1)
旋转;受冲击机构动力源包括受冲击
V
形带
(215)、
受冲击主动轮
(216)、
受冲击电机
(217)
,受冲击电机
(217)
通过支架固连于受冲击移动平台
(201)
的右上方,受冲击电机
(217)
的输出轴上设有受冲击主动轮
(216)
,通过受冲击
V
形带
(215)
将受冲击从动轮
(214)
和受冲击主动

(216)
连接,带动受冲击飞轮
(201)
旋转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飞轮短间隔多次高过载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飞轮
(102)
中心及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慧发马少杰李飞胤张合唐通魏健陈明熙夏荣翔高帅龙张英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