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15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夹具和至少两个三角架,夹具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条形通孔,第一条形通孔用于固定稳定索,三角架沿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三角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结构、柔性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

柔性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柔性光伏支架的光伏组件的主要承重结构为钢绞索,钢绞索具有重量轻

跨度大

场地基础要求低

适用于复杂地形等特点

相比于固定支架,柔性光伏支架可以进行大跨度的布置,减少桩基的数量,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远低于固定支架

[0003]目前的柔性光伏支架本质上是一种悬索结构,光伏组件安装于2根东西走向的承重索上,光伏组件朝南北向布置

由于山地复杂,目前用于山地区域的柔性光伏支架的跨度要求越来越大,稳定索应运而生,稳定索垂直于光伏组件承重索布置,目前连接稳定索与光伏组件承重索的支架是一种在平面上为三角架式的三角支架

该支架抗风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柔性光伏系统对于稳定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连接稳定索与光伏组件承重索的支架抗风能力差,稳定性低,无法满足柔性光伏支架对于稳定性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结构

柔性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支撑结构,包括夹具和至少两个三角架,所述夹具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用于固定稳定索,所述三角架沿所述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三角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和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夹具铰接,所述第一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铰接,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平面,沿所述第一平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承重索固定于所述第一平面

[0007]传统稳定索和承重索的支撑结构是将两条承重索与稳定索形成三点支撑的结构,即传统的支撑结构是类似三角形支架,但是三角形支架是与承重索的走向垂直的方式布置,即传统的三角形支架与稳定索和承重索为点接触

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在支撑承重索和稳定索时,是通过沿夹具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条形通孔夹紧稳定索的外表面,同时,在夹具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三角架的结构形式

这种布置形式有效的增大了夹具与稳定索的接触面积,将传统的三角架与稳定索的点接触改为第一条形通孔与稳定索的面接触,可以牢固约束住稳定索,防止夹具与稳定索产生滑移,确保了夹具与稳定索的连接稳固性,有效提升了本支撑结构的抗风振等扰动的能力

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中,三角架的布置方式也与传统的布置方式不同,传统的三角架与承重索的走向方向垂直,即一个传统的三角架与两条平行设置的承重索仅有两点接触,而本专利技术的三角架的布置方式中,承重索固定于三脚架的第一平面,即三角架的安装板与一条承重索是形成面接触或线接触,接触面积更大,承重稳定性更好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三角架,使得夹具与其连接的至
少两个三角架形成一个虚拟的三角柱,克服了传统的支撑结构仅能在一个竖向平面上实现承重索与稳定索的连接,本支撑结构实现了在该三角柱空间上对承重索与稳定索的立体支撑,在这个三角柱空间内,夹具抱持稳定索,两个三角架支撑相互平行的两条承重索,实现了对承重索与稳定索的立体多点支撑

这种立体支撑方式,相比传统二维平面支撑,大大提高了整体支撑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为大跨度的柔性光伏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可靠的支撑方案

[0008]可选地,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通过弧形夹片连接,所述弧形夹片弯曲形成所述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互靠近,带动所述弧形夹片的内表面包裹并夹紧所述稳定索的外表面

[0009]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可以通过例如螺栓连接副穿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拧紧螺母,两块夹板靠近带动弧形夹片包裹并夹具稳定索,实现对稳定索的径向夹紧,该结构实现了夹具对稳定索的抱持,使得本支撑结构与稳定索连接的更为稳固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开设多个夹板通孔,所述三角架通过所述夹板通孔与所述夹具铰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开设多个夹板通孔,实现了三角架与夹板通孔连接的可选性,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例如山地起伏变化,选择不同的夹板通孔进行铰接,提高安装的灵活性;三角架与夹具铰接,三角架可以相对夹具进行一定角度的铰接旋转,可以调整到支撑结构较佳的工作状态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开设多个连杆通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连杆通孔与所述安装板铰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选择不同的连杆通孔来连接第一

第二连杆,可以灵活改变三根连杆之间的相对角度

这种通孔的多位置可选设计,使三角架安装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杆角度组合,以达到较佳支撑状态

多位置通孔的设计增加了三角架的安装调整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

[0014]可选地,所述安装板还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夹角,所述连杆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通过所述连杆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0015]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通过第一平面与承重索固定连接,确保了三角架与承重索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平面与第一

第二连杆铰接,更加方便调整连杆之间的角度,提高三角架的安装适应性

[0016]可选地,所述三角架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被构造为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夹具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夹板通孔与所述夹具铰接

[0017]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由于承重索与稳定索垂直,这里设置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垂直,使得连接件更加适用于将三角架与夹具连接,确保二者连接稳定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连接件铰接形成三角架的一个顶点,再通过连接件与夹具铰接,方便调整三角架与夹具间的角度以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角度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能够插入相
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靠近,带动所述夹具夹紧所述稳定索

[0019]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将夹紧力传递给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更加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
(1)
和至少两个三角架
(2)
,所述夹具
(1)
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条形通孔
(14)
,所述第一条形通孔
(14)
用于固定稳定索
(200)
,所述三角架
(2)
沿所述夹具
(1)
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三角架
(2)
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
(21)、
第二连杆
(22)
和安装板
(23)
,所述第一连杆
(21)、
所述第二连杆
(22)
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夹具
(1)
铰接,所述第一连杆
(21)、
所述第二连杆
(22)
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
(23)
铰接,所述安装板
(23)
包括第一平面
(231)
,沿所述第一平面
(231)
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承重索
(100)
固定于所述第一平面
(23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
(1)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
(11)
和第二夹板
(12)
,所述第一夹板
(11)
和所述第二夹板
(12)
通过弧形夹片
(13)
连接,所述弧形夹片
(13)
弯曲形成所述第一条形通孔
(14)
,所述第一夹板
(11)
和所述第二夹板
(12)
相互靠近,带动所述弧形夹片
(13)
的内表面包裹并夹紧所述稳定索
(200)
的外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
(11)
和所述第二夹板
(12)
开设多个夹板通孔
(15)
,所述三角架
(2)
通过所述夹板通孔
(15)
与所述夹具
(1)
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
(23)
开设多个连杆通孔
(24)
,所述第一连杆
(21)
和所述第二连杆
(22)
通过所述连杆通孔
(24)
与所述安装板
(23)
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
(23)
还包括第二平面
(232)
,所述第一平面
(231)
与所述第二平面
(232)
形成夹角,所述连杆通孔
(24)
开设于所述第二平面
(232)
,所述第二平面
(232)
通过所述连杆通孔
(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寿英罗菁黄彬洋梁深余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安泰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