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69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5
本申请涉及履带运输车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包括履带车,所述履带车包括履带式底盘,所述履带式底盘上依次设置有驾驶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履带运输车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现场试验是指利用一些相关的电力系统元件

装置或设备组成具有一定运行功能的单元,与运行中的电力系统相连,进行整体功能试验或利用独立电源试验后再并入电力系统进行的试验

其为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线路或设备进行各种电气性能的测试,可以检验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以及是否存在缺陷或故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0003]目前,电力试验通常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的形式

固定式的电力试验是将电力试验设备固定安装在某一地点,如实验室或车间等,然后将被测对象运送到该地点进行测试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电力试验设备可以较为稳定和完善,但缺点是不适合对大型或远距离的被测对象进行测试,而且运输成本较高

移动式的电力试验是将电力试验设备安装在可移动的载体上,如汽车或拖车等,然后将载体运输到被测对象所在地进行测试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对各种位置和规模的被测对象进行测试,但缺点是载体的移动性受到地形和环境的限制,而且载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0004]电力系统现场试验一般需要将相关试验设备输送至电力系统现场,由于试验通常为模拟试验,因此负载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试验单元,利用负载装置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负载进行模拟替代,以获得较为直观可靠的试验数据

基于耐用及成本的考虑,负载装置多采用阻性负载,利用其可调节阻值的特性及多个阻性负载的相互配合,可满足不同阻值负载的需求

但是使用这种负载装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阻性负载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其对散热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当将负载装置运输至试验现场时,需要将其从车中卸下,避免密闭的车厢环境造成热量的积聚,但是大型的负载装置重量大,在试验现场重型机械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将负载装置从车厢中卸下并移动是较为困难的,操作不当还容易造成人员与设备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解决了将负载装置从车厢中卸下并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包括履带车,所述履带车包括履带式底盘,所述履带式底盘上依次设置有驾驶室

载货平台,所述载货平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箱板,侧箱板与箱体框架之间采用下翻开合结构,两个所述侧箱板相背面均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侧箱板与箱体框架之间固定连接,及对侧箱板展开状态进行支撑,所述箱体框架内底壁设置有多条导轨,所述侧箱板相对面也设置有与箱体框架内底壁导轨一一对应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用于安装固定试验设备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柱

电动夹爪,所述限位柱一端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下端与转动座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座端固定连接在载货平台上壁侧边缘,所述电动夹爪座端固定连接在箱体框架侧方上横梁处,且电动夹爪位置与转动座一一对应,所述电动夹爪用于夹持固定限位柱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柱朝向箱体框架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对称设置有液压支腿,所述液压支腿座端转动连接在空腔侧壁

[0009]优选的,所述箱体框架远离驾驶室一侧开口下端转动连接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与箱体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用于控制后挡板的下翻开合

[0010]优选的,所述后挡板朝向箱体框架一侧的表面设置有风机组,所述风机组用于加速箱体框架内及两侧的空气流速

[0011]优选的,所述风机组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座端通过
90
°
自锁折叠式铰链与后挡板朝向箱体框架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框体两侧均固定连接与其垂直的自锁滑轨,两组所述自锁滑轨移动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

第三风机

[0012]优选的,所述箱体框架上开口一侧转动连接在第一盖板一侧,所述第一盖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盖板,且两者相互叠合,所述第一盖板与箱体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控制第一盖板的上翻开合,所述第二盖板边缘均镶嵌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相互固定,及第二盖板与箱体框架之间的相互固定,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相互重合面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输送至履带车的蓄电池处存储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
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装置对侧箱板展开状态进行支撑,并配合箱体框架内底壁及侧箱板上的导轨,使安装固定在安装平台上的负载设备在使用前,可被推动使其分散,大幅度增加了负载设备间的间距,避免了负载设备在车厢内部使用时热量积聚的问题,进而无须卸载移动负载设备,解决了将负载装置从车厢中卸下并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卸载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与设备的损伤

[0014]2、
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后挡板展开,并竖起风机组,再拉动使三个分机分散开,吹出大面积冷却气流,进而加快了负载设备区域的空气流动速度,使负载设备产生的热量以更快的方式散出,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0015]3、
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气缸推动第一盖板升起,并再转动第二盖板,使两者相互配合构成两个斜面,再配合两个斜面上的太阳能光伏板,使其可以多方位接收太阳照射,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履带车的蓄电池补充电能,进而避免了因风机组使用导致履带运输车的蓄电池馈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履带运输车的输送状态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履带运输车的展开状态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柱固定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柱展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2中
A
处放大图

[0017]其中,
1、
履带式底盘;
2、
驾驶室;
3、
载货平台;
4、
箱体框架;
5、
侧箱板;
6、
导轨;
7、
安装平台;
8、
限位柱;
801、
空腔;
9、
电动夹爪;
10、
底座;
11、
转动座;
12、
液压支腿;
13、
后挡板;
14、
第一气缸;
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包括履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车包括履带式底盘(1),所述履带式底盘(1)上依次设置有驾驶室(2)

载货平台(3),所述载货平台(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框架(4),所述箱体框架(4)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箱板(5),侧箱板(5)与箱体框架(4)之间采用下翻开合结构,两个所述侧箱板(5)相背面均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侧箱板(5)与箱体框架(4)之间固定连接,及对侧箱板(5)展开状态进行支撑,所述箱体框架(4)内底壁设置有多条导轨(6),所述侧箱板(5)相对面也设置有与箱体框架(4)内底壁导轨(6)一一对应的导轨(6),所述导轨(6)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平台(7),所述安装平台(7)用于安装固定试验设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柱(8)

电动夹爪(9),所述限位柱(8)一端转动连接有底座(
10
),所述底座(
10
)下端与转动座(
11
)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
11
)座端固定连接在载货平台(3)上壁侧边缘,所述电动夹爪(9)座端固定连接在箱体框架(4)侧方上横梁处,且电动夹爪(9)位置与转动座(
11
)一一对应,所述电动夹爪(9)用于夹持固定限位柱(8)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8)朝向箱体框架(4)一侧开设有空腔(
801
),所述空腔(
801
)内对称设置有液压支腿(
12
),所述液压支腿(
12
)座端转动连接在空腔(
801
)侧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框架(4)远离驾驶室(2)一侧开口下端转动连接有后挡板(
13
),所述后挡板(
13
)与箱体框架(4)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
14
),所述第一气缸(
14
)用于控制后挡板(
13
)的下翻开合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佳佳卢丽鹏夏云飞刘彩霞李玉洁魏诗楠黄梦欢刘永富吴延延王治龙王海波陈彦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