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59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T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短肢剪力墙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每年各地都要拆除大量的旧建筑物,建筑拆除会产生大量的废混凝土

废混凝土的处理通常耗时且昂贵,同时简单的填埋处理会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将废混凝土再生利用,以充分利用废旧资源,进而节省自然资源

[0003]已有研究表明将废混凝土破碎加工为再生骨料来制备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然而由于再生骨料存在内部损伤以及由于表面附着老砂浆而导致的吸水率大等特征,所制备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等均较普通混凝土差,且存在离散性大

延性差

易发生脆性破坏等缺点,这些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同时,目前废混凝土再利用大多采用完全破碎的方式,而旧建筑物中有的构件还具备一定承载力,直接破碎处理增加了能耗,并损失了部分利用价值

[0004]短肢剪力墙通常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在高层住宅建筑和大型商业建筑中广泛应用

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形式主要包括
L、T、

、Z
形,布置在房间分隔墙的交叉处

目前再生混凝土短肢剪力墙采用普通短肢剪力墙的构造形式,由钢筋骨架和再生混凝土现浇而成,内部再生混凝土约束效应低,且由于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较普通混凝土差,再生混凝土短肢剪力墙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高于
30
%的再生混凝土现浇而成,再生骨料利用效率较低,废旧混凝土再利用的成本和能源消耗较高

[0005]基于人们对“得房率”的需求,这就对短肢剪力墙要求更为苛刻,即需要在不过大增加短肢剪力墙截面宽度
(
常规宽度为
150

300mm)
的前提下保证其承载能力的需求,由此造成现有再生混凝土短肢剪力墙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受到限制,此外,旧建筑物拆除时,其大部分墙板类构件还具备一定的承载力,而其一般均被破碎处理,不仅增加了能耗,而且还损失了部分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再生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在承载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基于再生混凝土形成,有效改善并提升再生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能够在截面宽度
(150

300mm)
受限情况下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相当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的建造方法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包括预制外壳

墙芯

以及填充层;所述预制外壳横截面呈
T
形,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相匹配;所述预制外壳内在对应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交汇处的区域形成有独立的交汇单元,在其它区域形成若干对应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的墙肢单元,所述交汇单元内填充有填充
层;每个墙肢单元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墙芯,每个墙肢单元内填充有填充层,该填充层包覆墙肢单元中心部位的墙芯;所述墙芯由预制再生混凝土墙板或拆除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墙板形成;所述填充层由普通混凝土浇筑形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外壳包括外围板和内隔板,内隔板包括交汇内隔板和墙肢内隔板,所述外围板包覆在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外侧,交汇内隔板对应布置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交汇处,将交汇的核心区分割成一个独立的交汇单元,墙肢内隔板在墙肢内部按一定间距布置,将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分割成若干墙肢单元

[0009]进一步地,所述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中每个墙肢单元中的填充层与相邻墙肢单元或交汇单元中的填充层连通成一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墙芯所述由预制再生混凝土墙板或拆除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墙板形成的墙芯表面自然粗糙,内部配置钢筋

[0011]进一步地,所述墙芯的厚度为
0.3h

0.5h

h≥200mm
,其中,
h

T
形短肢剪力墙墙肢的厚度;所述墙芯的长度不大于
L

300mm

L≥1000mm
,其中,
L

T
形短肢剪力墙墙肢的长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中设置有竖向纵筋和横向箍筋,纵筋和箍筋之间相连接形成矩形钢筋骨架,并基于矩形钢筋骨架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填充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中预制外壳采用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
(ECC)
预制而成,预制外壳厚度为
10

15mm
,预制外壳对内部再生混凝土墙芯产生第一重约束作用,填充层设置矩形钢筋骨架,能够对内部再生混凝土墙芯产生第二重约束作用,双重约束能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墙肢底部塑性铰区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
。ECC
致密性强且抗渗系数高,水分不易透过
ECC
外壳进入内部再生混凝土,改善了内部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00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的建造方法,不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形成墙芯,包括以下步骤:
[0015](1)
采用废旧混凝土墙板或预制再生混凝土墙板来制备再生混凝土墙芯;
[0016](2)
预制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相匹配的
T
形外壳;
[0017](3)
在施工现场将步骤
(1)
中获得的再生混凝土墙芯吊装到安装位置,使得墙芯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单元中心轴对中;
[0018](4)
在施工现场构建填充层中的矩形钢筋笼,并将矩形钢筋笼分别吊装到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中对应的交汇单元和墙肢单元的填充层部位进行安装,将矩形钢筋笼套设于墙芯外围,钢筋笼与墙芯中心轴对中,钢筋笼竖向钢筋与基础或下部楼层预留钢筋搭接连接;
[0019](5)
将步骤
(2)
中预制的
T
形预制外壳吊装到安装位置,预制外壳套设于墙芯外围,使得预制外壳的腔体中心轴与矩形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外壳

墙芯

以及填充层;所述预制外壳横截面呈
T
形,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相匹配;所述预制外壳内在对应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交汇处的区域形成有独立的交汇单元,在其它区域形成若干对应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的墙肢单元,所述交汇单元内填充有填充层;每个墙肢单元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墙芯,每个墙肢单元内填充有填充层,该填充层包覆墙肢单元中心部位的墙芯;所述墙芯由预制再生混凝土墙板或拆除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墙板形成;所述填充层由普通混凝土浇筑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外壳包括外围板和内隔板,内隔板包括交汇内隔板和墙肢内隔板,所述外围板包覆在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外侧,交汇内隔板对应布置于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墙肢交汇处,将交汇的核心区分割成一个独立的交汇单元,墙肢内隔板在墙肢内部按一定间距布置,将
T
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分割成若干墙肢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中每个墙肢单元中的填充层与相邻墙肢单元或交汇单元中的填充层连通成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预制再生混凝土墙板或拆除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墙板形成的墙芯表面自然粗糙,内部配置钢筋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芯的厚度为
0.3h

0.5h

h≥200mm
,其中,
h

T
形短肢剪力墙墙肢的厚度;所述墙芯的长度不大于
L

300mm

L≥1000mm
,其中,
L

T
形短肢剪力墙墙肢的长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中设置有竖向纵筋和横向箍筋,纵筋和箍筋之间相连接形成矩形钢筋骨架,并基于矩形钢筋骨架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填充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生混凝土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
T
形组合短肢剪力墙中预制外壳采用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预制而成,能够对内部再生混凝土墙芯产生第一重约束作用,填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巍陈少军阴光华包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