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忆阻器和晶体管的逻辑门器件、控制方法和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忆阻器和晶体管的逻辑门器件
、
控制方法和电路
。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规模的提升得益于不断缩小的晶体管尺寸,但当晶体管尺寸进入原子层级,尺寸缩小也逐渐面临瓶颈
。
但是,对于固定功能的电路,还有其他方式来缩小电路面积,例如,数字电路通常由一些功能固定的基本单元构成,这些单元由多个晶体管或器件连接实现,但如果能够利用单个器件就能实现这些基本单元的功能,电路面积有望大大减小
。
[0003]目前的研究中,有报道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晶体管,可以以单个器件实现门逻辑功能
。
具体来说,利用二维材料的双表面沟道特性,使晶体管的上极板和下极板能够分别调制沟道的电流,以控制器件的工作状态
。
相比传统晶体管构成的逻辑门单元,电路面积减半,并且引入光照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器件的工作方式,实现与或逻辑的变换
。
但是由于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忆阻器和晶体管的逻辑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电极
、
阻变层
、
第一底电极
、
第二底电极
、
沟道
、
栅介质层和栅电极;所述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栅电极上;所述沟道形成于所述栅介质层上;所述第一底电极和所述第二底电极形成于所述沟道上,所述第一底电极和所述第二底电极间隔设置;所述阻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底电极
、
所述第二底电极以及所述间隔上;所述顶电极形成于所述阻变层上;所述顶电极
、
阻变层
、
第一底电极和第二底电极构成忆阻器模块,所述第一底电极
、
第二底电极
、
沟道
、
栅介质层和栅电极构成晶体管模块;所述顶电极作为所述逻辑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栅电极作为所述逻辑门器件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底电极和所述第二底电极均作为所述逻辑门器件的输出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忆阻器和晶体管的逻辑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电极,用于输入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包括高电平脉冲信号或低电平脉冲信号;所述栅电极,用于输入第二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包括高电平脉冲信号或低电平脉冲信号;其中,所述高电平脉冲信号作为所述逻辑门器件的逻辑值1;所述低电平脉冲信号作为所述逻辑门器件的逻辑值0;所述第一底电极和所述第二底电极用于输出电流;所述电流用于确定逻辑计算的结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忆阻器和晶体管的逻辑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电极由活性金属制成,所述活性金属包括
Ag、TiN
和
Ti
中的至少一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