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英表贴晶振以及封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及微电子器件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石英表贴晶振以及封装工艺
。
技术介绍
[0002]石英表贴晶振由于其具有性能优异
、
抗震性强
、
精度稳定等特点,且尺寸微小,易于集成而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
航空航天
、
汽车工业等领域
。
常见的封装形式有金属外壳封装
、
陶瓷封装
、
塑封等
。
但是这种传统的金属外壳封装
、
陶瓷封装或塑封只能针对单个石英晶片,而且目前的封装结构复杂,因此如何简化石英晶片的封装结构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英表贴晶振以及封装工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石英晶片的封装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英表贴晶振,包括:
[0005]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背面的中部形成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
(10)
,所述上盖板
(10)
背面的中部形成有第一空腔
(11)
;下盖板
(20)
,所述下盖板
(20)
正面的中部形成有第二空腔
(21)
,所述下盖板
(20)
的背面间隔设置有第三电极
(22)
和第四电极
(23)
;功能层
(30)
,所述功能层
(30)
的中部进行减薄处理形成减薄层
(31)
,所述减薄层
(31)
设置于由所述第一空腔
(11)
和所述第二空腔
(21)
形成的振荡空间内,所述减薄层
(31)
的正面设置有第一电极
(32)
,所述减薄层
(31)
的背面设置有第二电极
(33)
;第一键合组件,由所述功能层
(30)
的正面与所述上盖板
(10)
的背面进行晶圆键合形成,所述第一键合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极
(32)
与所述第三电极
(22)
电连接;第二键合组件,由所述功能层
(30)
的背面与所述下盖板
(20)
的正面进行晶圆键合形成,所述第二键合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
(33)
与所述第四电极
(23)
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
(30)
的非减薄区域开设有第一通孔
(34)
;所述下盖板
(20)
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24)
,所述第二通孔
(24)
位于所述第二空腔
(21)
的外部;所述第一键合组件包括:第一键合层
(41)
,设置于所述上盖板
(10)
背面环绕所述第一空腔
(11)
的区域;第二键合层
(42)
,设置于所述功能层
(30)
正面的非减薄区域,与所述第一电极
(32)
电连接,与所述第一键合层
(41)
进行晶圆键合且电连接;第一通孔电极
(43)
,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
(34)
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键合层
(42)
电连接,与所述第二键合组件绝缘;第二通孔电极
(44)
,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
(24)
内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电极
(43)
以及所述第三电极
(22)
均电连接,与所述第二键合组件绝缘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
(20)
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25)
,所述第三通孔
(25)
位于所述第二空腔
(21)
的外部;所述第二键合组件包括:第三键合层
(51)
,设置于所述功能层
(30)
背面的非减薄区域,与所述第二电极
(33)
电连接,与所述第一通孔电极
(43)
绝缘;第四键合层
(52)
,设置于所述下盖板
(20)
正面环绕所述第二空腔
(21)
的区域,用于与所述第三键合层
(51)
进行晶圆键合且电连接,还与所述第二通孔电极
(44)
绝缘;第三通孔电极
(53)
,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
(25)
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键合层
(52)
以及所述第四电极
(23)
均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
(20)
的背面还镀膜有第五电极
(26)
,所述第五电极
(26)
用于接地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合组件的材料选自金
、
银
、
铜
、
锡
、
钛
、
钨或铬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键合组件的材料选自金
、
银
、
铜
、
锡
、
钛
、
钨或铬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石英表贴晶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为硅晶圆或石英晶圆,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帅,任抒琪,朱阳阳,王颖,曹海潮,李永增,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晨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