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洪芝专利>正文

一种大豆脱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50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脱粒机,在该设备的机架上前端平行设置有初脱滚筒和复脱滚筒,复脱滚筒的轴向尺寸较初脱滚筒长。初脱滚筒的一端与喂入斗相通,后端连接复脱滚筒。初脱滚筒和复脱滚筒的豆、杂通道是经滚筒凹板落入清选筛,秸秆通道是经排秸叶片排至集秸筐。在机架的后部设有两套吸入吹出系统。优点是将原来的单滚筒变成了双滚筒,因此其轴向尺寸大大缩短,这就给设该机的行走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将原有的一次脱粒变成了二次脱粒,不仅提高了脱净率,而且还降低了破碎率,同时由于缩短了整机的长度,自然也就会使机器更加坚固。通过更换主动轮改变滚筒转速及改变清选风速,可在行走中完成脱粒大豆、芸豆及小麦等作物,适用于各种地形作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豆脱粒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豆脱粒机都是采用滚筒式分离和清选系统来实现豆、杂分离的,为了最 大限度地提高脱净率,滚筒的尺寸自然都设计得特别长。这样设计虽然很有利于脱净率的 提高,但是所带来的缺点也很多。首先,由于滚筒的尺寸过长导致整机加长,在田间作业时 回头不灵活,更不适合于在山坡地使用,尤其是在北方的大豆主产区,由于这里农村的路况 不好,山地较多,田中地面不平,这种设备操作起来就更加受限了。二是由于整机和清选筛 的超长,从而造成结构不牢固。三是由于只设置了一个滚筒,由于滚筒的筛网只能采用一种 规格,还会造成破碎率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豆脱粒机,该设计结构紧凑,操作方 便,不仅可以很灵活地在田间行走作业,而且也适合于在山坡地及小地块使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机架上前端平行设置两个脱粒滚筒,前面为 初脱滚筒,后面为复脱滚筒,复脱滚筒的轴向尺寸较初脱滚筒长。初脱滚筒的一端与喂入斗 相通,后端连接复脱滚筒。初脱滚筒和复脱滚筒的豆、杂通道是经滚筒凹板落入清选筛,秸 秆通道是经排秸叶片排至集秸筐。在机架的后部设有两套与滚筒轴垂直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脱粒机,包括脱粒滚筒、自动喂入总成和清选筛,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前端平行设置两个脱粒滚筒,前面为初脱滚筒(2),后面为复脱滚筒(3),复脱滚筒(3)的轴向尺寸较初脱滚筒(2)长;初脱滚筒(2)的一端与喂入斗(1)相通,后端连接复脱滚筒(3);初脱滚筒(2)和复脱滚筒(3)的豆、杂通道是经滚筒凹板(4)落入清选筛(5),秸秆通道是经排秸叶片(6)排至集秸筐(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洪芝杜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杜洪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