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结构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142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结构及压缩机,压缩结构包括:气缸,气缸内具有压缩腔;压缩腔为圆柱形腔体;滚子部件,在压缩腔内可运动地设置;滑片,滑片在压缩腔内可移动地设置,滑片与滚子部件连接,以将压缩腔分隔成进气腔和排气腔;其中,气缸内包括围成压缩腔的第一内壁面和与第一内壁面连接的第二内壁面,第二内壁面与压缩腔之间具有与排气腔连通的排出槽,第二内壁面为弧形面;沿第二内壁面的沿伸方向,第二内壁面与压缩腔的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逐渐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结构及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压缩机泵体结构,通过上

下法兰排气孔排出高压气体

[0003]然而,在现有的泵体结构中,如果压缩机吸入液态冷媒或者气液混合物,覆盖在法兰排气孔上的排气阀片

排气挡板会受到液态冷媒严重冲击,导致断裂而造成压缩机损坏;液态冷媒在排液结束后会有过压缩,由于液态冷媒有不可压缩性,此时泵体受到液体过压缩冲击,压力会急剧上升,导致泵体零件磨损或者移位

[000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压缩结构及压缩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压缩机中的零件在过程中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结构,包括:气缸,气缸内具有压缩腔;压缩腔为圆柱形腔体;滚子部件,在压缩腔内可运动地设置;滑片,滑片在压缩腔内可移动地设置,滑片与滚子部件连接,以将压缩腔分隔成进气腔和排气腔;其中,气缸内包括围成压缩腔的第一内壁面和与第一内壁面连接的第二内壁面,第二内壁面与压缩腔之间具有与排气腔连通的排出槽,第二内壁面为弧形面;沿第二内壁面的沿伸方向,第二内壁面与压缩腔的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逐渐增大

[0007]进一步地,气缸内设置有滑片槽,滑片可移动地插设在滑片槽内,第二内壁面的一端与第一内壁面连接,第二内壁面的另一端与滑片槽连接

[0008]进一步地,第二内壁面具有与第一内壁面连接的第一连接边线和与滑片槽连接的第二连接边线;其中,第一连接边线与第二连接边线均与压缩腔的轴线相互平行地设置,第二内壁面的圆心角的角度
β
的取值范围是
45
°

90
°
;和
/
或,第一连接边线与压缩腔的轴线的最短距离为
s
,第二连接边线与压缩腔的轴线的最短距离为
S

s

S。
[0009]进一步地,气缸内具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槽,进气槽位于滑片远离排出槽的一侧,进气槽凹陷于第一内壁面设置

[0010]进一步地,压缩结构包括预设平面,预设平面垂直于压缩腔的轴线设置,进气槽在预设平面上的截面积为
B
,排出槽在预设平面上的截面积为
A
;其中,
A

B。
[0011]进一步地,第一内壁面包括连接面,第二内壁面包括位于第一内壁面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加工面和第二加工面;第一加工面

连接面以及第二加工面沿平行于压缩腔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分布

[0012]进一步地,气缸包括相间隔设置的上气缸和下气缸,压缩结构还包括隔板,隔板位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槽,上气缸上的排气腔与下气缸上的排气腔通过第一连通槽连通

[0013]进一步地,压缩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与上气缸连接,第一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与上气缸上的排气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第二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与下气缸远离上气缸的一面连接,第二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与下气缸上的排气腔连通的第三连通槽

[0014]进一步地,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内壁面

第二连通内壁面以及第三连通内壁面;第一连通内壁面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内壁面的一端连接,第三连通内壁面的一端与第一连通内壁面远离第二连通内壁面的一端连接,第三连通内壁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内壁面远离第一连通内壁面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连通内壁面和第二连通内壁面均为弧面,第一连通内壁面与第一内壁面位于同一个圆弧面上;第二连通内壁面与第二内壁面位于同一个圆弧面上

[0015]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结构

[0016]有益效果:
[0017]1、
通过月牙形排液结构设计,可实现在整个压缩过程都可以充分排液,并且无过压缩情况

[0018]2、
不仅解决了排气阀片

排气挡板断裂问题,也解决了泵体受到过压缩机冲击导致泵体损坏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压缩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压缩结构的气缸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压缩结构的气缸的剖面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压缩结构的排出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的第二内壁面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压缩结构的第二内壁面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压缩结构的第二内壁面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的剖面图;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
10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0029]图
11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的第二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
12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
13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
14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
15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处于第四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
16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结构处于第五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6]1、
气缸;
101、
上气缸;
102、
下气缸;
11、
压缩腔;
111、
进气腔;
112、
排气腔;
12、
第一
内壁面;
121、
连接面;
13、
第二内壁面;
131、
第一连接边线;
132、
第二连接边线;
133、
第一加工面;
134、
第二加工面;
14、
排出槽;
15、
滑片槽;
16、
进气槽;
2、
滚子部件;
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压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
(1)
,所述气缸
(1)
内具有压缩腔
(11)
;所述压缩腔
(11)
为圆柱形腔体;滚子部件
(2)
,在所述压缩腔
(11)
内可运动地设置;滑片
(3)
,所述滑片
(3)
在所述压缩腔
(11)
内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滑片
(3)
与所述滚子部件
(2)
连接,以将所述压缩腔
(11)
分隔成进气腔
(111)
和排气腔
(112)
;其中,所述气缸
(1)
内包括围成所述压缩腔
(11)
的第一内壁面
(12)
和与所述第一内壁面
(12)
连接的第二内壁面
(13)
,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与所述压缩腔
(11)
之间具有与所述排气腔
(112)
连通的排出槽
(14)
,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为弧形面;沿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的沿伸方向,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与所述压缩腔
(11)
的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逐渐增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
(1)
内设置有滑片槽
(15)
,所述滑片
(3)
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滑片槽
(15)
内,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壁面
(12)
连接,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片槽
(15)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具有与所述第一内壁面
(12)
连接的第一连接边线
(131)
和与所述滑片槽
(15)
连接的第二连接边线
(132)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边线
(131)
与所述第二连接边线
(132)
均与所述压缩腔
(11)
的轴线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第二内壁面
(13)
的圆心角的角度
β
的取值范围是
45
°

90
°
;和
/
或,所述第一连接边线
(131)
与所述压缩腔
(11)
的轴线的最短距离为
s
,所述第二连接边线
(132)
与所述压缩腔
(11)
的轴线的最短距离为
S

s

S。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
(1)
内具有与所述进气腔
(111)
连通的进气槽
(16)
,所述进气槽
(16)
位于所述滑片
(3)
远离所述排出槽
(14)
的一侧,所述进气槽
(16)
凹陷于所述第一内壁面
(12)
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结构包括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压缩腔
(11)
的轴线设置,所述进气槽
(16)
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辉吴健袁亮贵李景帅马伟涛廖春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