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302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装置,用于连接电缆和设备的接线柱(1);所述电缆接头装置包括均可导电的螺母(2)和夹线套(3),且所述螺母(2)和所述夹线套(3)连接;所述螺母(2)与所述接线柱(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夹线套(3)与所述电缆连接。该装置使得电缆与设备接线柱(1)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且可靠性较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与设备连接的
,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电缆接头一般为线鼻子,通过线鼻子与设备的接线柱连接,从而实 现了电缆与设备的连接。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线鼻子与设备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示意 图。如图1所示,线鼻子3'在接线处设有开孔;连接时,将所述开孔套于设备的接线 柱1'上,然后再用螺母2'拧紧固定。上述采用线鼻子3'连接的方式具有以下缺陷第一,工序繁琐,具有两道安装工序,需要先将线鼻子3'的开孔套于接线柱1', 然后再采用螺母2'拧紧。第二,连接可靠性不高,线鼻子3'易于发生旋转,从而导致螺母2'变得松动;当 螺母2'松动时,线鼻子3'与接线柱1'处容易放电,从而导致将线鼻子3'烧坏。第三,无法套装热缩套进行绝缘。第四,当需要将电缆摆动到不同位置时,需要将螺母2'拧开,摆动电缆后,再将螺 母2'拧紧。有鉴于此,如何使得电缆与设备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且具有较高的可靠 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装置,该装置使得电缆与设备 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且可靠性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装置,用于连接电缆和设备 的接线柱;所述电缆接头装置包括均可导电的螺母和夹线套,且所述螺母和所述夹线套连 接;所述螺母与所述接线柱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夹线套与所述电缆连接。优选地,所述螺母与所述夹线套可旋转连接,且所述螺母可绕自身轴线旋转。优选地,所述夹线套包括相互连接的接头部和夹线部,所述螺母与所述接头部可 旋转连接,所述电缆与所述夹线部连接。优选地,所述螺母设有垂直于其轴线的侧壁,且所述侧壁沿轴线向外设有凸起部; 所述接头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凸起部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优选地,所述接头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轴线共线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 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其外端部伸 入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凸起部的外端部设有阻挡部件,且所述阻挡部件卡装于所述第二 通孔中。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阻挡部件为与所述 凸起部轴线共线的阻挡圈,且所述阻挡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夹线部的轴线与所述接头部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夹线 部中延伸并贯穿所述夹线部;所述电缆的电缆丝伸入所述第二通孔中,挤压所述第二通孔 的孔壁,使得所述孔壁与所述电缆丝压接。优选地,所述夹线部的轴线与所述接头部的轴线垂直,且所述夹线部沿轴向设有 夹线孔;所述电缆的电缆丝伸入所述夹线孔中,挤压所述夹线孔的孔壁,使得所述孔壁与所 述电缆丝压接。优选地,所述接头部的轴线与所述螺母的轴线共线,且所述接头部的外径等于所 述螺母的外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接头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螺母和夹线套,且所述螺母和 所述夹线套均由导电材料加工制造;所述螺母与所述接线柱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夹线 套与所述电缆连接。当所述电缆接头装置与设备的接线柱连接时,只需要将螺母与设备接线柱拧紧即 可,只具有一道安装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两道安装工序,显然,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所 述电缆接头装置与设备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接头 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线鼻子的开孔套于接线柱上的结构,采用螺母直接与接线柱拧 紧,螺母另一端连接有夹线套,夹线套再与电缆连接,显然这种结构设计螺母不易松动,连 接的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线鼻子与设备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电缆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电缆接头装置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电缆接头装置的夹线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阻挡部件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的电缆接头装置与设备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电缆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装置,该装置使得电缆与设备接线柱之间 的连接变得方便,且可靠性较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电缆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接头装置包括相互连接螺母2和夹线 套3,且螺母2和夹线套3均由导电材料加工制成,比如均可以采用铜在此基础上,螺母2 与接线柱1 (示于图6中)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夹线套3与所述电缆连接。当所述电缆接头装置与设备的接线柱1连接时,只需要将螺母2与设备接线柱1拧紧即可,只具有一道安装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两道安装工序,显然,这种结构设计 使得所述电缆接头装置与设备接线柱1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 电缆接头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线鼻子的开孔套于接线柱上的结构,采用螺母2直接 与接线柱1拧紧,螺母2另一端连接有夹线套3,夹线套3再与电缆连接,显然这种结构设计 螺母2不易松动,连接的可靠性较高。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螺母2与夹线套3之间的连接关系不作限制,比 如二者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此时夹线套3随着螺母2拧紧而发生旋转,当螺母2拧紧后, 再将电缆与夹线套3连接。当然,螺母2与夹线套3之间还可以为可旋转连接,螺母2相对于夹线套3可以绕 自身的轴线发生旋转。在前文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当需要摆动电缆到不同位置时,需要将螺 母拧开,摆动电缆后,再将螺母拧紧。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螺母2与夹线套3之间可以发 生相对旋转,因而当需要摆动电缆到不同位置时,只需要旋转夹线套3,便可以实现摆动电 缆位置的目的。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图2中的电缆接头装置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 2中的电缆接头装置的夹线套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对夹线套3的结构做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4所示,夹 线套3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接头部31和夹线部32,螺母2与接头部31可旋转连接,所述电 缆与夹线部32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如何实现螺母2与接头部31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并没有做出 具体限制,因而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比如,如图3所示,螺 母2可以设有垂直于其轴线的侧壁,且所述侧壁沿轴线向外设有凸起部21 ;接头部31设有 第一通孔311,凸起部21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通孔311中,为了便于凸起部21在第一通孔 311中发生旋转,凸起部21最好为圆柱形。显然,这种实现旋转的方式结构比较简单,且加 工成本较低。请参考如2、图3、图4和图5,图5为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阻挡部件的螺母的结构 示意图。上述实施例列举了一种实现螺母2和接头部31之间可旋转连接的具体方式,在此 基础上,为了提高螺母2和接头部31之间在轴向上连接的可靠性,可以做出如下改进如图4所示,接头部31设有与第一通孔311连通、且轴线共线的第二通孔312,且 第二通孔31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311的直径;凸起部21伸入第一通孔311中,且其外端 部伸入第二通孔312中;如图5所示,凸起部21的外端部设有阻挡部件211,且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接头装置,用于连接电缆和设备的接线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装置包括均可导电的螺母(2)和夹线套(3),且所述螺母(2)和所述夹线套(3)连接;所述螺母(2)与所述接线柱(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夹线套(3)与所述电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善亭郭池王化勇杨国枢张付涛李德荣韩国伟张仲斌石云江刘波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