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297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2连接器3包含基座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及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与连接于电路基板的插座连接器嵌合的插塞连接器

插塞连接器具有接地棒

以及接地外壳

接地棒与配置成一列的多条同轴缆线的外部导体的终端部分电连接

接地外壳收容多条同轴缆线的终端部分及接地棒,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时接地于电路基板

[0003][

技术介绍
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1]日本专利特开
2019

3783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

与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的提高的兼顾上有效的连接器

[0008][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连接器连接于具有第1信号导体的第1缆线

以及具有第2信号导体的第2缆线,且包含:基座单元

导电性的第1外壳

以及导电性的第2外壳,所述基座单元包含:连接器基座,具有与第1缆线的外周及第2缆线的外周对向的对向面;绝缘性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保持于连接器基座,沿着与对向面平行的排列方向排列,且沿着与排列方向垂直的嵌合方向从连接器基座彼此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第1信号触点,保持于第1壳体,且连接于第1信号导体;以及第2信号触点,保持于第2壳体,且连接于第2信号导体;所述导电性的第1外壳以绕沿着嵌合方向的轴线包围第1壳体的方式,固定于连接器基座;所述导电性的第2外壳以绕沿着嵌合方向的轴线包围第2壳体的方式,固定于连接器基座

[0010]为了提高传送特性,有效的是将与第1缆线对应的第1信号触点

和与第2缆线对应的第2信号触点个别地屏蔽

然而,包围第1信号触点的第1外壳会成为将第1信号导体连接于第1信号触点的作业的妨碍

包围第2信号触点的第2外壳会成为将第2信号导体连接于第2信号触点的作业的妨碍

对此,在本连接器中,因连接器基座

第1壳体

第2壳体

第1信号触点

以及第2信号触点作为基座单元而一体化,因此可利用在将第1缆线及第2缆线连接于基座单元之后

将第1外壳及第2外壳安装于基座单元的简单的作业,将连接器安装于缆线

因此,在信号传送特性

与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的提高的兼顾上有效

[0011]连接器可进一步包含绝缘性的外层壳体,所述外层壳体收容固定有第1外壳及第2外壳的连接器基座

这种情况下,通过可后续安装外层壳体,而可进一步提高对于缆线的安装作业性

[0012]可行的是,外层壳体具有与嵌合方向垂直的前壁部,前壁部具有沿排列方向排列
的第1开口及第2开口,第1壳体在被第1外壳包围的状态下,通过第1开口从外层壳体突出,第2壳体在被第2外壳包围的状态下,通过第2开口从外层壳体突出

这种情况下,可将第1外壳及第2外壳个别地连接于对方连接器的外壳,且可提高壳体的强度

[0013]可行的是,连接器进一步包含绝缘性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固定于外层壳体而规制第1缆线与第2缆线的间隔,连接器基座配置于前壁部与间隔件之间

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当地保持缆线间的距离,而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0014]可行的是,第1外壳具有:第1基座部,包围第1缆线且固定于连接器基座;以及第1末端部,沿着嵌合方向从第1基座部延伸且包围第1壳体;第2外壳具有:第2基座部,包围第2缆线且固定于连接器基座;以及第2末端部,沿着嵌合方向从第2基座部延伸且包围第2壳体

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0015]可行的是,连接器基座具有:沿着对向面的导电性的底板

以及保持底板

第1壳体

及第2壳体的绝缘性的基座壳体,底板将第1基座部与第2基座部电连接

这种情况下,通过抑制第1基座部与第2基座部的电位差,而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0016]可行的是,第1基座部具有: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沿着排列方向相互对向;以及第1基座连结壁部,连结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通过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

第1基座连结壁部

及底板包围第1缆线;第2基座部具有: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沿着排列方向相互对向;以及第2基座连结壁部,连结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通过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

第2基座连结壁部

及底板包围第2缆线

这种情况下,第1基座部对第1缆线的屏蔽性

与第2基座部对第2缆线的屏蔽性都提高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送特性

[0017]可行的是,第1末端部具有: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与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相连;以及第1末端连结壁部,与第1基座连结壁部相连,连结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第2末端部具有: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与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相连;以及第2末端连结壁部,与第2基座连结壁部相连,连结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

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与第1末端连结壁部对向的屏蔽委托给对方连接器

将与第2末端连结壁部对向的屏蔽委托给对方连接器,而可谋求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

与连接器的薄型化的兼顾

[0018]可行的是,第1信号触点具有沿着第1壳体相对于连接器基座的突出方向依序排列的第1连接部与第1接触部,第2信号触点具有沿着第1壳体的突出方向依序排列的第2连接部与第2接触部,第1壳体以使第1连接部向第1末端连结壁部露出

使第1接触部向朝第1末端连结壁部的方向的反向露出的方式保持第1信号触点,第2壳体以使第2连接部向第2末端连结壁部露出

使第2接触部向朝第2末端连结壁部的方向的反向露出的方式保持第2信号触点

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分别露出于第1外壳及第2外壳的外部,且利用第1外壳及第2外壳分别包围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而可谋求信号传送特性的提高

与连接器的薄型化的兼顾

[0019]可行的是,与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的间隔相比,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的间隔更小,与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的间隔相比,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的间隔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连接器,连接于具有第1信号导体的第1缆线

以及具有第2信号导体的第2缆线,且包含:基座单元

导电性的第1外壳

以及导电性的第2外壳,所述基座单元包含:连接器基座,具有与所述第1缆线的外周及所述第2缆线的外周对向的对向面;绝缘性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保持于所述连接器基座,沿着与所述对向面平行的排列方向排列,且沿着与所述排列方向垂直的嵌合方向从所述连接器基座彼此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第1信号触点,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且连接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以及第2信号触点,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且连接于所述第2信号导体;且所述导电性的第1外壳以绕沿着所述嵌合方向的轴线包围所述第1壳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基座;所述导电性的第2外壳以绕沿着所述嵌合方向的轴线包围所述第2壳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基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进一步包含绝缘性的外层壳体,所述外层壳体收容固定有所述第1外壳及所述第2外壳的所述连接器基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层壳体具有与所述嵌合方向垂直的前壁部,所述前壁部具有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的第1开口及第2开口,所述第1壳体在被所述第1外壳包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1开口从所述外层壳体突出,所述第2壳体在被所述第2外壳包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2开口从所述外层壳体突出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进一步包含绝缘性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外层壳体而规制所述第1缆线与所述第2缆线的间隔,所述连接器基座配置于所述前壁部与所述间隔件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外壳包含:第1基座部,包围所述第1缆线且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基座;以及第1末端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从所述第1基座部延伸且包围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2外壳包含:第2基座部,包围所述第2缆线且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基座;以及第2末端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从所述第2基座部延伸且包围所述第2壳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基座包含:沿着所述对向面的导电性的底板;以及绝缘性的基座壳体,保持所述底板

所述第1壳体

以及所述第2壳体;且所述底板将所述第1基座部与所述第2基座部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基座部包含: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相互对向;以及第1基座连结壁部,连结所述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且通过所述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

所述第1基座连结壁部

及所述底板包围所述第1缆线,所述第2基座部包含: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相互对向;以及第2基座连结壁部,连结所述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且
通过所述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

所述第2基座连结壁部

及所述底板包围所述第2缆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末端部包含: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与所述一对第1基座侧壁部相连;以及第1末端连结壁部,与所述第1基座连结壁部相连,连结所述一对第1末端侧壁部;所述第2末端部包含: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与所述一对第2基座侧壁部相连;以及第2末端连结壁部,与所述第2基座连结壁部相连,连结所述一对第2末端侧壁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信号触点包含沿着所述第1壳体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基座的突出方向依序排列的第1连接部与第1接触部,所述第2信号触点包含沿着所述第1壳体的突出方向依序排列的第2连接部与第2接触部,所述第1壳体以使所述第1连接部向所述第1末端连结壁部露出

使所述第1接触部向朝所述第1末端连结壁部的方向的反向露出的方式,保持所述第1信号触点,所述第2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丸将巨中村将史
申请(专利权)人: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