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275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模块化钢结构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装置

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污染

水污染

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缩短建筑施工全周期

基于传统施工做法的前提下,许多施工单位提出新的施工做法,即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目前分为混凝土模块建筑和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两大类

其中,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主要做法如下: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会通过空间合理划分,将完整的建筑楼栋拆分成一个个小的模块单元,进而再通过设计模块单元结构的材料选型,钢材横截面尺寸及构件连接节点,生成完整的模块体量,并生成每个模块所需要的材料清单,最后再经由工厂内部加工构件,焊接成完整的模块单元箱子,发运到施工现场,从而将不同的箱体进行拼接,即可形成完整的建筑

但是,针对居住类空间的钢结构设计,其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往往需要依赖人为手动绘制,并且在绘制过程中需要对部件进行调整

定位和选型等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步骤繁琐

无法快速生成模块化钢结构模型,从而导致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装置

设备及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居住类空间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构建请求;其中,所述模型构建请求包括预先绘制的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以及模型单元高度和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根据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

所述模型单元高度及所述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主梁定位坐标线

角件定位坐标线以及柱子定位坐标线;分析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以及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次梁定位坐标线和肋骨梁定位坐标线;基于所述主梁定位坐标线

所述角件定位坐标线

所述柱子定位坐标线

所述次梁定位坐标线以及所述肋骨梁定位坐标线,生成模块化钢结构模型

[000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构建请求;其中,所述模型构建请求包括预先绘制的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以及模型单元高度和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

所述模型单元高度及所述多个
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主梁定位坐标线

角件定位坐标线以及柱子定位坐标线;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以及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次梁定位坐标线和肋骨梁定位坐标线;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主梁定位坐标线

所述角件定位坐标线

所述柱子定位坐标线

所述次梁定位坐标线以及所述肋骨梁定位坐标线,生成模块化钢结构模型

[000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存储器

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0007]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000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构建请求;根据模块单元外轮廓线

模型单元高度及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主梁定位坐标线

角件定位坐标线及柱子定位坐标线;分析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及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次梁定位坐标线和肋骨梁定位坐标线,进而生成模块化钢结构模型,即在已知居住类空间的建筑体量后生成模型构建请求,根据模型构建请求生成多个构件对应的定位坐标线,并基于多个构件对应的定位坐标线快速生成模块化钢结构模型,进而减少人为操作,同时提高了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的另一子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上预设的四个端点的点序标号和四条线段的顺序标号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角件定位坐标线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主梁定位坐标线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柱子定位坐标线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次梁基准线的示意
图;图
10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次梁投影线的示意图;图
11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肋骨梁定位坐标线的示意图;图
12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中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图
13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图
14
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2]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构建请求;其中,所述模型构建请求包括预先绘制的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以及模型单元高度和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根据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

所述模型单元高度及所述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主梁定位坐标线

角件定位坐标线以及柱子定位坐标线;分析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以及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次梁定位坐标线和肋骨梁定位坐标线;基于所述主梁定位坐标线

所述角件定位坐标线

所述柱子定位坐标线

所述次梁定位坐标线以及所述肋骨梁定位坐标线,生成模块化钢结构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

所述模型单元高度及所述多个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主梁定位坐标线

角件定位坐标线以及柱子定位坐标线,包括:根据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的四个端点坐标及所述多个构件中角件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所述角件定位坐标线;根据所述角件定位坐标线及所述多个构件中主梁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所述主梁定位坐标线;根据所述角件定位坐标线及所述多个构件中柱子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所述柱子定位坐标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和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以及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间的位置关系,生成次梁定位坐标线和肋骨梁定位坐标线,包括:获取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与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的至少一个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若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的至少一个内轮廓线有边线位于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之外时,则裁剪掉位于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之外的边线;获取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若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的重叠面积大于第一预设面积,则判定为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绘制错误并返回重新绘制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若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的重叠面积小于第二预设面积,或者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未重叠但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对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的位置进行修正调整;若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未重叠且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则保留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的当前位置不变;获取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的四条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每两个内轮廓线的四条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所述次梁定位坐标线;根据所述次梁定位坐标线及所述多个构件中次梁的横截面尺寸信息,得到肋骨梁矩形
分布空间;对所述肋骨梁矩形分布空间进行调整,并基于预设数值对调整后的肋骨梁矩形分布空间进行等分,得到肋骨梁数量;根据所述肋骨梁数量及所述多个构件中肋骨梁的横截面尺寸信息,生成所述肋骨梁定位坐标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与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的至少一个内轮廓线的相对关系之后,还包括:若所述模块单元内轮廓线中的至少一个内轮廓线有边线与所述模块单元外轮廓线的任意边线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则合并边线与任意边线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次梁定位坐标线及所述多个构件中次梁的横截面尺寸信息,得到肋骨梁矩形分布空间,包括:获取所述次梁的横截面尺寸信息中的次梁截面宽度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