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272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包括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发生部位在身体各处均有,一般分为体内肿瘤和体外肿瘤,同时治疗肿瘤有手术

放射线

抗癌药物

免疫及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

对于体外肿瘤治疗来说,中医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肿瘤患者,未转移者和已经接受手术

放疗

化疗的患者需要中医减轻并发症及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大多采用中药敷贴的形式

[0003]但现有中药外敷多通过药贴粘合在患者皮肤表面,粘胶的粘贴在治疗的过程中易造成患者皮肤的不适感,甚至造成患者皮肤的损伤,同时药贴外敷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按压促进治疗,在多人治疗的情况下,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医务人员可能人手不足,直接影响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解决了现有用于中药外敷的药贴长久粘在患者皮肤表面易造成患者不适感以及皮肤损伤的情况,以及在进行中药外敷时缺少按压装置,还需要人工进行按压操作,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包括外壳

位于外壳下端的夹持机构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按压机构;
[0006]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圆筒以及夹持弧形板,所述夹持圆筒对称位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夹持圆筒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块,所述夹持圆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内侧壁面相连,所述外壳内部两端分别设有夹持移动组件,两侧的所述固定块上端分别与所述夹持移动组件中设有的移动架相连,所述移动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外壳下端滑动相连,所述夹持圆筒分别悬挂在所述外壳下端两侧,所述夹持弧形板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夹持圆筒外侧端,且所述夹持弧形板两端分别设有齿条,所述固定块侧壁设有一插槽,所述齿条插在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插槽内部设有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块外侧壁设有第一控制旋钮,所述第一控制旋钮与所述齿轮相连,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旋钮控制所述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所述齿条移动,所述夹持弧形板跟随所述齿条向所述夹持圆筒移动,通过两侧的所述夹持弧形板内侧壁与所述夹持圆筒外壁相互配合,完成对中药外敷药贴两侧边缘进行夹持固定,实现药贴下端对患者肿瘤处皮肤进行外敷;
[0007]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板

按压滚珠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横杆

第一螺纹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外壳上端表面设有的透气槽内,所述外壳一端内部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横杆一端设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部,且所述第
二滑动块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配合相连,所述横杆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壁面滑动相连,所述按压板位于所述横杆下端,若干所述按压滚珠位于所述按压板下端,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外壳一侧外壁,且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相连,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横杆一端的所述第二滑动块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往复移动,位于下端的所述按压板跟随所述横杆同时往复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所述夹持圆筒位置一致,配合所述按压滚珠对外敷在患者皮肤表面的药贴上表面进行来回滚动按压

[0008]优选的,所述夹持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螺纹杆以及第二控制旋钮,所述外壳下端另一侧设有第一滑动槽,位于一端的所述固定块上端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上端与所述外壳壁面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且所述第一滑动块表面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控制旋钮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且所述第二控制旋钮控制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所述第一滑动块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对应移动,移动过程中,所述夹持圆筒之间的间距也一同跟随变化,进而适用不同尺寸的药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表面设置的螺纹结构呈相反方向螺旋,进而两侧的所述第一滑动块在伴随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时,将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移动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阻尼器以及缓冲弹簧,所述阻尼器两端分别连接上下端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以及所述固定块,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阻尼器外围,且所述缓冲弹簧上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横杆中间位置设有一升降移动组件,所述升降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柱

升降套筒以及转动螺杆,所述升降套筒位于所述横杆中间位置下端,所述升降柱下端与所述按压板相连,所述升降柱上端插在所述升降套筒下端,并在所述升降套筒内部平滑移动,所述横杆中间位置内部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转动螺杆位于所述螺纹通孔内部,且所述转动螺杆下端与所述升降柱上端转动相连,所述转动螺杆上端设有一转动旋钮,通过所述转动旋钮控制所述转动螺杆转动,进而调节所述按压板的高度位置,避免下端的按压滚珠对患者皮肤按压过程中造成过紧或者过松的按压体验

[0012]优选的,所述按压板与所述按压滚珠之间通过设有的第二缓冲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按压筒

按压柱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按压筒上端与所述按压板下端壁面相连,所述按压柱上端插在所述按压筒内部,且在所述按压筒内部平滑伸缩,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按压筒内部,且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筒底部和所述按压柱相连,所述按压滚珠位于所述按压柱下端,且所述按压滚珠在所述按压柱内平滑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两端壁面分别设有捆绑带,通过所述捆绑带将装置绑在患者身体上

[0014]优选的,通过所述透气槽连通外界空气与患者外敷处的上端空间,便于空气的流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
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中的第二控制旋钮控制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一滑动块将在第二螺纹杆上进行移动,控制两侧的夹持圆筒相互远离,实现对药贴
的拉紧,通过可调间距的夹持圆筒,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药贴的夹持,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治疗成本

[0017]2、
本专利技术通过捆绑带与第一缓冲组件相互配合,使夹持圆筒与患者皮肤之间存在松紧度,进而使药贴更加舒适的贴合在患者皮肤表面,可有效避免了传统药贴通过粘胶贴敷在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位于外壳下端的夹持机构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按压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圆筒以及夹持弧形板,所述夹持圆筒对称位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夹持圆筒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块,所述夹持圆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内侧壁面相连,所述外壳内部两端分别设有夹持移动组件,两侧的所述固定块上端分别与所述夹持移动组件中设有的移动架相连,所述移动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外壳下端滑动相连,所述夹持圆筒分别悬挂在所述外壳下端两侧,所述夹持弧形板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夹持圆筒外侧端,且所述夹持弧形板两端分别设有齿条,所述固定块侧壁设有一插槽,所述齿条插在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插槽内部设有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块外侧壁设有第一控制旋钮,所述第一控制旋钮与所述齿轮相连,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旋钮控制所述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所述齿条移动,所述夹持弧形板跟随所述齿条向所述夹持圆筒移动,通过两侧的所述夹持弧形板内侧壁与所述夹持圆筒外壁相互配合,完成对中药外敷药贴两侧边缘进行夹持固定,实现药贴下端对患者肿瘤处皮肤进行外敷;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板

按压滚珠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横杆

第一螺纹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外壳上端表面设有的透气槽内,所述外壳一端内部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横杆一端设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部,且所述第二滑动块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配合相连,所述横杆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壁面滑动相连,所述按压板位于所述横杆下端,若干所述按压滚珠位于所述按压板下端,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外壳一侧外壁,且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相连,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横杆一端的所述第二滑动块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往复移动,位于下端的所述按压板跟随所述横杆同时往复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所述夹持圆筒位置一致,配合所述按压滚珠对外敷在患者皮肤表面的药贴上表面进行来回滚动按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螺纹杆以及第二控制旋钮,所述外壳下端另一侧设有第一滑动槽,位于一端的所述固定块上端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上端与所述外壳壁面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且所述第一滑动块表面设有第二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铃娴朱玉琼胡陆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