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2709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空气通过该第一出口排出,第二出口由内盖分隔开并构造成使空气通过第一出口的外侧排出。空气引导支撑件可在壳体内旋转。空气引导件定位成面向外盖,该外盖限定该第二出口。空气引导件构造成响应于空气引导支撑件的旋转而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出口。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出口。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该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允许进入车辆的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而选择直接吹送空气或随吹送空气的方向分散地吹送空气。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车辆的仪表板设置有用于将冷空气或暖空气吹入车辆内部的通风口。最近,已经公开了不仅应用于车辆的仪表板而且应用于顶蓬内衬的各种通风技术。
[0003]通常,用于车辆的通风口包括:管道,引导气流进入车辆内部;多个内翼,旋转以将吹送空气的方向引导至右侧或左侧;多个外翼,旋转以将吹送空气的方向向上或向下引导;以及旋钮,允许内翼和外翼旋转。
[0004]在这个实例中,内翼构造为围绕设置在其上侧和下侧上的铰链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并且也被称为竖直翼。外翼被构造为围绕设置在其右侧和左侧上的铰链在竖直方向上旋转,并且也被称为水平翼。
[0005]然而,上述典型的通风口具有窄的吹送范围,因为空气被间接地吹向中央吹出口。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与直接吹送的空气直接接触的用户感觉冷等,而不是感觉清新。
[0006]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已经积极开发了通过在中央吹出口周围设置孔来间接吹出和分散吹出空气的通风技术。此外,布置在用户头部上方并且构造成吹送空气的顶蓬内衬通风孔已经引起关注。
[0007]这种分散的吹出口技术可通过更宽地分散直接吹送的空气而有利地实现更舒适的室内空间。
[0008]然而,根据当前公开的顶蓬内衬通风技术,旋钮构件分别直接邻近分散的吹出口设置,以用于分散的吹出口的独立打开/关闭操作,并且因此需要用于安装旋钮构件的单独的中间覆盖构件。因此,可能存在诸如产品的低生产率和操作期间的频繁故障等问题。
[0009]此外,由于在笔直方向上吹送空气,在中央吹出口的外周部分上简单地设置分散的吹出口不提供显著的空气分散吹送效果。
[0010]在该
技术介绍
部分中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包括未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公开已致力于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其中,在空气通过出口间接地排放到车辆内部的出口的打开状态下(即,在扩散功能的开启状态下),空气引导件可选择性地向上或向下移动,以通过应用响应于旋转器的旋转而将旋转转换成线性移动的结构来控制转换至出口的关闭状态(即,扩散功能的关闭状态)。因此,可以省去暴露在外部的操作旋钮的构造,从而提供优异
的外观并且提高产品的生产率。
[0012]本公开的目标不限于前述目标,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下文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描述中清晰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标。
[0013]用于实现本公开的目的以及执行将在下面描述的本公开的特征功能的本公开的特征如下。
[0014]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可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空气通过该第一出口排出,该第二出口由内盖分隔并具有这样的构造:空气通过该构造穿过第一出口的外部排出;空气引导支撑件,构造成能在所述壳体内部旋转;以及空气引导件,定位成面向外盖,所述第二出口由所述外盖限定,所述空气引导件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空气引导支撑件的旋转而向上或向下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
[0015]空气引导支撑件可包括:可旋转的本体,设置成围绕内盖并且耦接至后盖,该后盖构造成使得第二出口被分成多个区段;以及多个提升引导凹部,设置在本体的外周表面上,多个提升引导凹部中的每个提升引导凹部均构造成以螺旋形状从打开的口部延伸。
[0016]空气引导件可包括:环形的主体,布置成围绕本体的外周向表面;多个肋构件,从主体垂直地突出,插入设置在后盖中的引导孔内,并且构造成固定主体的旋转位置;以及引导突起,从主体的内周表面突出,设置在口部上,并构造为响应于本体的旋转而选择性地插入到提升引导凹部中。
[0017]引导突起可与提升引导凹部形状适配。
[0018]肋构件可具有预定长度,使得当引导突起移动到提升引导凹部的端部时,插入到引导孔中的肋构件引导主体的向上或向下移动。
[0019]主体的面向外盖的外周表面可以以与外盖的角度匹配的角度倾斜。
[0020]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旋转器,该旋转器耦接至空气引导支撑件并且构造为使空气引导支撑件在壳体的外部旋转。
[0021]旋转件可包括从其暴露于壳体外部的一个表面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0022]顶蓬内衬通风装置还可包括叶片,该叶片联接到壳体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第一出口。
[0023]叶片可包括:多个叶片构件,彼此分开,匹配第一出口的形状,并且分别耦接至设置在内盖上的多个铰接轴以能够旋转;以及联接构件,将所述多个叶片构件彼此连接,使得所述多个叶片构件围绕所述多个铰链轴同时枢转。
[0024]根据本公开,在通过出口将空气间接地排放至车辆内部的出口的打开状态(即,在扩散功能的开启状态)下,空气引导件可选择性地向上或向下移动,以通过应用响应于旋转器的旋转而将旋转转换成线性移动的结构来控制转换到出口的关闭状态(即,扩散功能的关闭状态)。因此,可省去暴露在外部的操作旋钮的构造,从而提供优异的外观并且提高产品的生产率。
[0025]此外,根据本公开,后盖的结构可以被修改,使得与相关技术在扩散功能的开启状态下的出口面积相比,出口面积增加,从而实现增加分散吹入空气的效率的效果。
[0026]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认识到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0027]应当理解,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汽车”或“车辆”或其他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汽
车,诸如乘用汽车(包括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操作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汽车),包括水上交通工具(包括各种船只和舰艇)、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其他替代燃料汽车(例如,源自石油之外资源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及的,混合动力汽车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汽车,例如,具有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汽车。
[0028]下面讨论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0029]下面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特定实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这些附图在下文中仅通过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因此不限制本公开,并且在附图中:
[0030]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的扩散状态开启的视图;
[0031]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A

A截取的剖视图,以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的结构;
[0032]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的扩散状态关闭的视图;
[0033]图4是沿图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所述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第二出口由内盖分隔开并构造成使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出口的外侧排出;空气引导支撑件,构造成能在所述壳体内部旋转;以及空气引导件,定位成面向外盖,所述第二出口由所述外盖限定,所述空气引导件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空气引导支撑件的旋转而向上或向下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引导支撑件包括:可旋转的本体,布置为围绕所述内盖并且耦接至后盖,所述后盖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出口被划分为多个区段;以及多个提升引导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周表面上,所述多个提升引导凹部中的每个均构造成以螺旋形状从打开的口部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蓬内衬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引导件包括:环形的主体,布置成围绕所述本体的所述外周表面;多个肋构件,从所述主体垂直地突出,插入设置在所述后盖中的引导孔内,并构造成固定所述主体的旋转位置;以及引导突起,从所述主体的内周表面突出,设置在所述口部上,并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本体的旋转而选择性地插入到所述提升引导凹部中。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逢境延东院姜明勋朴容奭金儆鲁金春河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韩国ITW有限责任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