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及使用了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69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将带状光纤向多方向引出的光连接器及无需研磨带状光纤的端面就能将其与阵列状光元件实现光连接的光纤模块。光纤模块(100)具有:带状光纤(151)和将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7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81)的光连接器(1)。该光连接器具有:相对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的连接器主体(2)及导向槽(4);该导向槽形成于连接器主体上并将带状光纤(151)的一端侧在连接器主体(2)的底面配置成与基板垂直;导向槽(4)包括:端面保持槽(5),垂直导向面(7),圆弧状导向面(9)以及位置固定面(10);导向槽中填充有折射率与带状光纤的芯的折射率相等的树脂,并使其介于带状光纤的端面与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带状光纤与阵列状光元件进行光连接的光连接器及在带状光 纤的端部设有该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
技术介绍
作为设备内或设备之间的光传输技术,光互连方式的光传输备受瞩目。这种光 互连方式一般使用容易多信道阵列化的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等的阵列状光元件。阵列状光元件之间的光传输使用图16所示的那种带状光纤151及在带状光纤的 端部设有该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作为光纤模块所使用的带状光纤151有使多根(在图16 中为四根,也就是四芯)光纤150以与阵列状光元件间距相同的间距P并列,并使用树脂在 这些光纤的外周一并形成覆盖层的带状光纤。如图17所示,在带状光纤151的端部设有光连接器165,该光连接器165用于将 带状光纤151的端面与安装在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161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 部)162进行光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光连接器165将带状光纤151与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 161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部)162进行光连接的场合,带状光纤151以其端面与安装在 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161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部)162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连接 器主体163所设的导向槽164中。这样,现有的光连接器165是为了在连接器主体163的侧面一侧和连接器主体163 的底面侧之间进行光路转换,而将带状光纤151在连接器主体163内弯曲并向连接器主体 163的一个方向方向(例如,向连接器主体163的侧面一侧)引出的构造。在制造光纤模块10070时,将带状光纤151以其前端从连接器主体163的底面突 出的方式配置在导向槽164中,然后对连接器主体163的底面也包含带状光纤151的前端 进行研磨处理,得到端面166。对带状光纤151的前端进行研磨是为了使带状光纤151的端面166变得平坦。若 端面166不平坦,则在端面166发生信号光的漫反射等而增加损失。因此,在现有的光纤模块中,预先用光纤切割器等切断带状光纤151的端面之后, 通过对其前端进行研磨,从而得到平坦的端面166。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5637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5202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91684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271998号公报近年来,要求设备的小型化,随之,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带状光纤的配线,存 在只能将带状光纤向特定的方向,例如向垂直于基板的方向、或平行于基板的方向引出的 情况。但是,在现有的光连接器中,由于带状光纤的引出方向被特定(例如,仅为连接器 主体163的侧面侧),因而存在配线作业变得复杂的问题、以及根据可以引出的方向而必须 使用不同的光连接器的问题。通常,带状光纤151所使用的光纤152在由芯和包层构成的光纤裸线的周围形成 有第一包覆层(底层)、和扬氏模量比该第一包覆层高的第二包覆层(次层)。在现有的光 纤模块10070中,在将光纤151配置在导向槽164中之后,对连接器主体163的底面(与 基板的连接面)进行了研磨处理时,存在由于第一包覆层柔软而经研磨处理而被剥离的情 况。因此,未被第一包覆层包覆的光纤152的前端因研磨处理而破损、或者光纤152的 前端变得弯曲,因此,发生与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161的位置偏移而在光连接中增加 因光轴偏移引起的连接损失,导致传输信号的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带状光纤向多方向引出的光连接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对带状光纤的端面不进行研磨便能与阵列状光 元件进行光连接的光纤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是一种将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 板上的阵列状光元件的光连接器,其具备相对于上述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的连接器主体; 以及形成于上述连接器主体上并配置上述带状光纤的导向槽;上述导向槽包括在与上述 基板相对的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面,与上述阵列状光元件相对地保持上述带状光纤的 端面的端面保持槽;在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一方的侧面,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侧至上表 面形成与上述基板垂直的垂直导向面;在与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上述一方的侧面相对的另一 方的侧面,直到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侧面形成圆弧状的圆弧状导向面;以及与上述垂直导向 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这两方相接,且与上述基板垂直地形成并固定上述带状光纤的宽度 方向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面;由上述垂直导向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及上述位置固定面包围 的部分相对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侧开口。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是在方案1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导向槽的上述圆弧状导向面 在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侧面,形成于低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上表面的距离为上述带状光 纤的厚度以上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3是在方案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 上述导向槽。本专利技术的方案4是在方案1 3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导向槽的上述连 接器主体的底面侧与上述连接器主体一体形成而被封闭。本专利技术的方案5是在方案1 4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具有 一体形成于与上述导向槽的端面相对的底面上的透镜。本专利技术的方案6是在方案1 4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具有 一体形成于与上述导向槽的端面相对的底面上的透明基板。本专利技术的方案7是在方案1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还具有将上述带 状光纤相对于上述基板垂直地配置的垂直导向槽。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8是一种光纤模块,其具备带状光 纤和将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上的阵列状光元件的光连接器;上述光连接器为上 述方案1-7任何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在上述导向槽中填充具有折射率与上述带状光纤的 芯的折射率相等的树脂,并使该树脂介于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和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 面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方案9的光纤模块是在上述方案8的光纤模块中,上述树脂是折射率为 1. 3 1. 7的UV硬化型树脂、或者热硬化型树脂。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带状光纤向多方向引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对带状光纤的端面进行研磨便能够与阵列状光元件进行光连接。附图说明图1 (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的立体图,图1 (b)是该光纤模块所 使用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c)是沿其1C-1C线的剖视图。图2(a)是以将带状光纤向图1的光连接器的侧面引出的方式固定时的光连接器 的剖视图,图2(b)是以将带状光纤向图1的光连接器的上表面引出的方式固定时的光连接 器的剖视图。图3(a) 图3(c)是说明带状光纤的固定方法的图。图4(a) 图4(d)是说明带状光纤的其它固定方法的图。图5是将图1的光连接器粘贴在透明基板上时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透视图。图7是将图1的光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时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侧视图。图9(a)、图9(b)是表示图1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图10是将图9(b)的光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时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图12(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的立体图,图12(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 二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所使用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3(a)是图12的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连接器,用于将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上的阵列状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上述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形成于上述连接器主体上并配置上述带状光纤的导向槽;上述导向槽包括:在与上述基板相对的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面,与上述阵列状光元件相对地保持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的端面保持槽;在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一方的侧面,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侧至上表面形成与上述基板垂直的垂直导向面;在与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上述一方的侧面相对的另一方的侧面,直到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侧面形成圆弧状的圆弧状导向面;以及与上述垂直导向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这两方相接,且与上述基板垂直地形成并固定上述带状光纤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面;由上述垂直导向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及上述位置固定面包围的部分向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侧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香菜子小岛正嗣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