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51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分为第一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


[0001]本申请涉及控制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三大部件之一,从整车控制获得控制电机,启动

运行

前进

后退等需求,整车动力电池提供电能,将动力电池获得直流电经内部逆变器转化为电机所需三相电,使得电机运行转速和转矩满足整车需求,它决定整车动力性能的优良

[0003]随新能源汽车逐渐推广应用,市场对新能源的认可逐步提高,但是续航低

充电慢一直是困扰新能源汽车车主及车企的两大难题,目前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另一方面需加快充电速度
。800V
高压
SiC
平台应运而生,可有效提高电池充电速度

提高整车运行效率,在同等电池容量情况下延长续航里程

[0004]目前,公告号为
CN103872964A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驱动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和装于外壳内的控制线路板
、IPM
驱动模块

驱动线路板

电解电容

电流传感器和无感滤波电容,还包括装于外壳内中间的屏蔽铁板;驱动线路板焊接在
IPM
驱动模块上,固定在屏蔽铁板下方的外壳内;控制线路板固定在屏蔽铁板上方的外壳内,外壳底部中心设有防水风扇,外壳底部中心向外呈辐射的条状散热片,条状散热片之间形成风道

[0005]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该驱动电机控制器仅通过防水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导致控制器温度较高,影响控制器正常运作,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为第一腔室

第二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体内安装有滤波磁环组件,第二腔室内安装有薄膜电容,第三腔室内安装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上安装有
SiC
半桥模块,第四腔室内安装有三相转接固定座以及三相固定座,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板内部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入的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板背离
SiC
半桥模块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冷却水道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进入冷却板内的冷却水道,
SiC
半桥模块上的热量通过冷却板传入冷却水道内,冷却液将热量带走,从而确保
SiC
半桥模块能够正常运作;另外,各个功能组件均呈模块化,分别装入各个腔室内,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对单独模块元器件进行调整,安装灵活,通用性强

[0009]可选的,所述
SiC
半桥模块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冷却板上开设有供散热翅片卡
入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均与冷却水道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从第三进水口流入散热槽,接着从第三出水口流出,
SiC
半桥模块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将热量传递至散热槽内,冷却液能够将散热翅片上的热量带走,从而提高对
SiC
半桥模块的散热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冷却板通过螺栓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以提前想
SiC
半桥模块提前安装在冷却板上,安装冷却板时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上,省时省力,并且拆卸方便,便于维修

[0013]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于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处均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环内嵌设有具有弹性的密封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密封环套设在密封环槽内,再将冷却板安装在壳体上并压紧密封圈,从而提高冷却板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三腔室内还安装有驱动板以及控制板,所述驱动板安装于
SiC
半桥模块的上方,所述
SiC
半桥模块连接于驱动板的下端面,所述控制板安装于驱动板的上方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腔室从上至下依次为控制板

驱动板以及
SiC
半桥模块,采用这种叠层式设计能够让壳体内的布局更加紧凑

[0017]可选的,所述驱动板和控制板之间安装有屏蔽板,所述屏蔽板的四周边缘朝控制板方向翻折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屏蔽板能够将驱动板和控制板进行隔离,隔绝高低谐波干扰,使得控制器内部系统更加稳定

[0019]可选的,所述屏蔽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凸起,每个所述支撑凸起均与控制板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屏蔽板上的支撑凸起能够为控制板提供支撑,从而尽量避免控制板发生断裂

[0021]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连接有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呈
L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
L
形的进水管能够进一步减少控制器的体积,便于安装

[0023]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

另一端开设有第四出水口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冷却液从第一出水口流入汇流通道内,汇流通道能够使得冷却液的流速减缓,从而使得冷却液的流动状态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汇流通道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壁上,冷却液流入汇流通道后能够对壳体外侧壁继续降温,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
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进入冷却板内的冷却水道,
SiC
半桥模块上的热量通过冷却板传入冷却水道内,冷却液将热量带走,从而确保
SiC
半桥模块能够正常运作;另外,各个功能组件均呈模块化,分别装入各个腔室内,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对单独模块元器件进行调整,安装灵活,通用性强

[0027]2、
冷却液从第三进水口流入散热槽,接着从第三出水口流出,
SiC
半桥模块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将热量传递至散热槽内,冷却液能够将散热翅片上的热量带走,从而提高对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1)
内分为第一腔室
(11)、
第二腔室
(12)、
第三腔室
(13)
和第四腔室
(14)
,所述第一腔体内安装有滤波磁环组件
(2)
,第二腔室
(12)
内安装有薄膜电容
(3)
,第三腔室
(13)
内安装有冷却板
(4)
,所述冷却板
(4)
上安装有
SiC
半桥模块
(5)
,第四腔室
(14)
内安装有三相转接固定座
(6)
以及三相固定座
(61)
,所述壳体
(1)
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
(15)
以及第一出水口
(16)
,所述冷却板
(4)
内部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入的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板
(4)
背离
SiC
半桥模块
(5)
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进水口
(15)
连通的第二进水口
(41)
以及与第一出水口
(16)
连通的第二出水口
(42)
,所述第二进水口
(41)
和第二出水口
(42)
均与冷却水道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SiC
半桥模块
(5)
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51)
,所述冷却板
(4)
上开设有供散热翅片
(51)
卡入的散热槽
(43)
,所述散热槽
(43)
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三进水口
(44)
和第三出水口
(45)
,所述第三进水口
(44)
和第三出水口
(45)
均与冷却水道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
(4)
通过螺栓与壳体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柳贤桂曹冠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