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04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状稳定性优异的新型接合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体、基板、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基板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合体

基板

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基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设备

电子设备

通信设备等各种领域中使用了树脂与金属的接合体

[0003]专利文献1~4中记载了通过激光的照射将树脂与金属接合的接合体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08

207540
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
2020/067022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
2019

123153
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
2011

235570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状稳定性优异的新型接合体

基板

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基板的制造方法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合体
(
以下,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接合体”)
,其在
30℃

200
的线膨胀系数为
17ppm/℃
以上且厚度为5μ
m

100
μ
m
的树脂
(1)
的一个面接合有厚度为5μ
m

50
μ
m
的金属,该接合体的曲率为

40/m

40/m。
[0014]上述树脂
(1)
优选包含氟树脂

[0015]上述树脂
(1)
优选实质上仅由氟树脂构成

[0016]上述氟树脂的熔点为优选
320℃
以下

[0017]上述金属优选为铜

[0018]上述铜优选为压延铜或电解铜

[0019]上述金属的厚度
/
上述树脂
(1)
的厚度优选为
0.1

1。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接合体优选使用在上述金属中的吸收率为5%以上

在上述树脂
(1)
中的吸收率为
30
%以下

且在上述金属中的吸收率>在上述树脂
(1)
中的吸收率的光进行接合

[0021]上述树脂
(1)
与上述金属的接合面优选通过
90
度剥离试验测定的剥离强度为
3N/cm
以上,或者在
90
度剥离试验时母材断裂

[0022]上述金属优选与上述树脂
(1)
接合的一侧的表面粗糙度
Rz
为2μ
m
以下

[0023]上述树脂
(1)
优选在与上述金属接合的一侧实施了粘接性表面处理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接合体优选为基板用介电材料

[0025]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基板
(
以下,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基板”)
,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接合体进一步层积有树脂
(2)。
[0026]上述树脂
(2)
优选为热固性树脂

[0027]热固性树脂优选为选自由聚酰亚胺

改性聚酰亚胺

环氧树脂

热固性改性聚苯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28]上述树脂
(2)
优选为选自由液晶聚合物

聚苯醚

热塑性改性聚苯醚

环烯烃聚合物

环烯烃共聚物

聚苯乙烯

间规聚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2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基板优选为印刷基板

层积电路基板或高频基板

[0030]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将厚度5μ
m

100
μ
m、30℃

200℃
的线膨胀系数为
17ppm/℃
以上的树脂
(1)
与厚度5μ
m

50
μ
m
的金属层积,隔着上述金属对上述树脂
(1)
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处理使上述树脂
(1)
与上述金属接合,得到曲率为

40/m

40/m
的接合体

[0031]上述加热处理优选为向上述金属照射光

[0032]上述光优选在上述金属中的吸收率为5%以上,在上述树脂
(1)
中的吸收率为
30
%以下,并且在上述金属中的吸收率>在上述树脂
(1)
中的吸收率

[0033]上述接合体优选为基板用介电材料

[0034]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基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接合体与树脂
(2)
接合的工序

[0035]上述树脂
(2)
优选为热固性树脂

[0036]上述热固性树脂优选为选自由聚酰亚胺

改性聚酰亚胺

环氧树脂

热固性改性聚苯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37]上述树脂
(2)
优选为选自由液晶聚合物

聚苯醚

热塑性改性聚苯醚

环烯烃聚合物

环烯烃共聚物

聚苯乙烯

间规聚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38]上述基板优选为印刷基板

层积电路基板或高频基板

[0039]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接合体
(
以下,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接合体”)
,其在
30℃

200℃
的线膨胀系数为
17ppm/℃
以上且厚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接合体,其在
30℃

200℃
的线膨胀系数为
17ppm/℃
以上且厚度为5μ
m

100
μ
m
的树脂
(1)
的一个面接合有厚度为5μ
m

50
μ
m
的金属,该接合体的曲率为

40/m

40/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树脂
(1)
包含氟树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树脂
(1)
实质上仅由所述氟树脂构成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氟树脂的熔点为
320℃
以下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金属为铜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铜为压延铜或电解铜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金属的厚度
/
所述树脂
(1)
的厚度为
0.1

1。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所述金属中的吸收率为5%以上

在所述树脂
(1)
中的吸收率为
30
%以下

且在所述金属中的吸收率>在所述树脂
(1)
中的吸收率的光进行接合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树脂
(1)
与所述金属的接合面通过
90
度剥离试验测定的剥离强度为
3N/cm
以上,或者在
90
度剥离试验时母材断裂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金属的与所述树脂
(1)
接合的一侧的表面粗糙度
Rz
为2μ
m
以下
。11.
如权利要求1~
10
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中,所述树脂
(1)
在与所述金属接合的一侧实施了粘接性表面处理
。12.
如权利要求1~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为基板用介电材料
。13.
一种基板,其在权利要求1~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进一步层积有树脂
(2)。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基板,其中,所述树脂
(2)
为热固性树脂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基板,其中,所述热固性树脂为选自由聚酰亚胺

改性聚酰亚胺

环氧树脂

热固性改性聚苯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6.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基板,其中,所述树脂
(2)
为选自由液晶聚合物

聚苯醚

热塑性改性聚苯醚

环烯烃聚合物

环烯烃共聚物

聚苯乙烯

间规聚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7.
如权利要求
13

16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为印刷基板

层积电路基板或高频基板
。18.
一种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将厚度5μ
m

100
μ
m、30℃

200℃
的线膨胀系数为
17ppm/℃
以上的树脂
(1)
与厚度5μ
m

50
μ
m
的金属层积,隔着所述金属对所述树脂
(1)
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处理使所述树脂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藤圭介青野航大蛯原悠介中尾政之上田有希奥野晋吾小森洋和山内昭佳岸川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