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150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3
本公开涉及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及净水器,包括:固定架以及增压泵,固定架具有上壁;增压泵其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二盖体具有储水腔和出水端,出水端与储水腔相连通;增压泵按照第二盖体朝下的竖向方向设置在上壁上,上壁对增压泵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第一盖体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位,上壁处具有分别与至少一个固定位对应的至少一个安装孔;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分别与至少一个安装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紧固件,每个紧固件贯穿对应的安装孔并紧固在对应的固定位处,以将增压泵固定在上壁处;在增压泵的轴向方向上,紧固件与上壁之间软接触,以实现增压泵的减震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及净水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
2017

08

25


申请号为
201710744256.7
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器增压泵减震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及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3]目前,用在净水器上的增压泵通常采用硬度为
50

70
度的橡胶垫进行减震降噪,再使用螺栓进行固定

但往往由于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的锁紧力过大,造成橡胶垫被过度压缩,此时,增压泵和固定支架形成了硬接触,从而使得橡胶垫无法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增压泵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所示,该增压泵
120

可以包括第一盖体
121

和第二盖体
122
,并且该第一盖体
121

和该第二盖体
122
分别设置在该增压泵
120

两个相反方向的端部

该第二盖体
122
具有储水腔

进水端
126
和出水端
127
,该进水端
126
和出水端
127
分别与该储水腔相连通

图2示出了图1中
A
处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

如图2所示,该储水腔可以包括三个腔体
125
,该三个腔体
125
可以围绕第二盖体
122
的底部的空间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增压泵通常都是按照水平方向放置的,由此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增压泵的储水腔内的水不会一直处于充满储水腔的状态,所以储水腔内通常是同时存在水和空气的,由此导致增压泵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压泵组件的减震降噪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

[000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包括:
[0008]固定架,其具有上壁;
[0009]增压泵,其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增压泵的两个相反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储水腔和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
[0010]其中,所述增压泵按照所述第二盖体朝下的竖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壁上,所述上壁对所述增压泵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以实现所述增压泵的减震降噪;
[0011]所述第一盖体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位,所述上壁处具有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对应的至少一个安装孔;
[0012]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紧固件,每个紧固件贯穿对应的安装孔并紧固在对应的固定位处,以将所述增压泵固定在所述上壁处;在所述增压泵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上壁之间软接触,以实现所述增压泵的减
震降噪

[0013]优选地,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还包括:
[0014]至少一个减震垫,每一减震垫接触或靠近所述上壁,以实现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上壁之间的软接触

[0015]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
[0016]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位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之间

[0017]优选地,每一所述减震垫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槽

[0018]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还包括:
[0019]中空内腔,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其中,以将所述减震垫固定在所述固定位处;
[0020]所述中空内腔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直径,以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沿着所述减震垫的径向方向的震动力

[0021]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还包括:
[0022]多个减震槽,其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和
/
或内表面处,以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沿着所述减震垫的轴向方向的震动力;
[0023]其中,每一减震槽沿所述减震垫的周向围绕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或内表面设置;
[0024]优选地,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减震槽;
[0025]其中,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的任一减震槽和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内表面的任一减震槽之间在沿着所述减震垫的轴向方向上错位分布

[0026]优选地,每个所述减震垫包括:
[0027]第一端部,其构造成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以接触或靠近所述固定位;
[0028]第二端部,其沿着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方向延伸;
[0029]优选地,每个所述减震垫还包括:限位槽,沿所述减震垫的周向围绕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设置,用于将所述减震垫卡设在所述上壁处,以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上壁的两侧;
[0030]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还包括上裙边和下裙边;所述上裙边和所述下裙边共同限定形成所述限位槽;
[0031]优选地,所述上裙边的外径大于所述下裙边的外径,并且所述下裙边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0032]优选地,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33]上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上壁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盖体限位在所述固定架的所述上壁

[0034]优选地,所述上壁具有一定位槽,所述第一盖体具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
[0035]所述上限位元件一端套设在所述凸起部处,另一端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0036]优选地,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增压泵的顶部的中心位置处;
[0037]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元件的材料选择成能够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震动力的软质材料;或者,所述上限位元件和所述定位槽之间设置有减震片,以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震动力

[0038]优选地,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39]下限位元件,其设置成至少部分地包裹所述第二盖体,以将所述第二盖体进行限位;
[0040]优选地,所述下限位元件的材料选择成能够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震动力的软质材料

[0041]优选地,每个所述减震垫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上方的支撑部;
[0042]所述支撑部包括所述第二端部

下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下侧壁之间的主体部,所述下侧壁位于所述上壁的上方,所述下侧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其具有上壁;增压泵,其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增压泵的两个相反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储水腔和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增压泵按照所述第二盖体朝下的竖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壁上,所述上壁对所述增压泵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以实现所述增压泵的减震降噪;所述第一盖体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位,所述上壁处具有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对应的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增压泵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紧固件,每个紧固件贯穿对应的安装孔并紧固在对应的固定位处,以将所述增压泵固定在所述上壁处;在所述增压泵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上壁之间软接触,以实现所述增压泵的减震降噪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垫,每一减震垫接触或靠近所述上壁,以实现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上壁之间的软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位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减震垫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槽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还包括:中空内腔,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其中,以将所述减震垫固定在所述固定位处;所述中空内腔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直径,以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沿着所述减震垫的径向方向的震动力

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还包括:多个减震槽,其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和
/
或内表面处,以吸收所述增压泵产生的沿着所述减震垫的轴向方向的震动力;其中,每一减震槽沿所述减震垫的周向围绕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或内表面设置;优选地,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减震槽;其中,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的任一减震槽和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内表面的任一减震槽之间在沿着所述减震垫的轴向方向上错位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减震垫包括:第一端部,其构造成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以接触或靠近所述固定位;第二端部,其沿着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每个所述减震垫还包括:限位槽,沿所述减震垫的周向围绕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设置,用于将所述减震垫卡设在所述上壁处,以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上壁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